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四合院之飲食男女> 第533章 李懷德太保守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33章 李懷德太保守了 (1 / 9)

如果李學武生病了,去醫院掛號、看病、住院,都需要哪些花銷?

是的,一定有花銷,公費醫療不等於全額醫療保障。

至於說片面的歷史陳述和生活經驗並不可全信。

不能否認個別單位有較好的福利補償待遇,或者保險補貼,此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目前的城鎮醫療保障體系分別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革。

即五一年二月份政務院頒佈的《華民勞動保險條例》,標誌著中國城鎮企業職工勞動保險制度的確立。

五八年政務院頒佈了《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草案)》,也就是所謂的養老保險。

六九年二月,財政院頒發《關於國營企業財務工作中幾項制度的改革意見(草案)》。

以上三個時期的變革次序。

紅星廠和其他工業企業目前正在籌備和經歷的,便是第三次勞動保險的變革。

複雜嗎?

很複雜,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一個變化過程。

最後一次勞動保險體制的變革脈絡一直延續到後世。

話又說回來了,李學武去就醫,到底應該遵從哪些醫療準備和步驟?

從第一個時期,也就是勞動保險建立以後看,首先要從李學武的身份和治療特點判斷。

李學武是幹部身份,統一歸屬人事局管理,所以他本人和家屬應領取《公費醫療證》。

憑藉此證至指定醫院就診,診療費和藥品記賬,醫院統一向財政報銷。

但掛號費和住院費必須自理。

如果李學武是勞動局管理的普通工人,那則由勞保醫療統籌管理,大部分醫療專案免費。

這就是《勞動保險》制度建立初期,城鎮企業職工的醫療保障情況。

《勞動保險條例》的頒佈,也標誌著中國城鎮企業職工勞動保險制度的確立。

其特點有三,分別為:

(1)勞動保險覆蓋了所有型別的企業,但後來由於在所有制結構上追求“一大二公”,導致勞動保險逐步成為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特權;

(2)企業必須按月繳納職工工資總額的3%作為勞動保險金,其中30%上繳全國總工會,作為勞動保險統籌基金,70%存於該企業工會基層委員會,作為勞動保險基金;

(3)由於勞動保險制度是對計劃經濟低工資的補充,因此,它為企業勞動者提供了較為全面的保障。

與此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以頒佈單項法規的形式建立起來的。

紅星廠不屬於機關事業單位,所以這裡不展開講。

那麼進入到勞動保險體制變革的第二階段都變了什麼呢?

第一,養老保險從分立到統一。

五八年以前,城鎮養老保險制度分立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

二者建立的根據不同,在資金來源和待遇給付方面也有差異。

但這種分立狀態並沒有持續下去,五八年政務院頒佈了《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草案)》。

其中就規定了養老保險的覆蓋範圍包括所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的工人和職員。

這實際上是把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統一起來。

第二,醫療保險的分立。

傳統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主要包括公費醫療和勞動保險醫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