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身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提供優秀且有競爭力的商品,才能在貿易活動中佔據有利條件。
既然都跟水產公司合作了,那不得拓寬一下合作範圍?
漁船,大量的漁船訂單,津門港造船廠都瞄著大船和巨型貨輪在建設和發展。
尤其是煤炭行業的助力,越大越不嫌大,運輸能力越強才越好。
工業發展是不全面的,也是瘸腿的,照顧不到所有需要。
比如汽車,出現212吉普車以後,其他工廠都被其所兼併了。
目的就是節約當前發展能力,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上去。
李學武在談起軋鋼廠正在搞的吉普車,說小了,太精緻了,跟212的定位重合了。
其實不,212在原地踏步,京城汽車廠已經把設計精力轉向了轎車。
很遺憾的是,李學武知道,他們搞轎車真是幾十年如一日。
是的,幾十年了,還跟最開始那一天差不多,沒什麼進步。
軋鋼廠的汽車暫時是不如212吉普車的,但供應不受限制,沒有生產任務限制,可以供給給更多需要的單位和個人。
物美價廉,打的就是時代差距。
船舶製造亦是如此,都造大貨船,營城造船廠偏不。
腳踏實地,從小開始,先搞小貨船,把近海航運搞起來,搞小漁船,把漁業捕撈需要滿足起來。
企業的多種經營關鍵優勢就在於靈活,不受整體工業形勢限制。
每個廠都有自己的三產,三產生產的產品是由工廠自己來解決銷售的。
總體來看,國內的三產產品很多都不合格,或者產品設計老舊,不符合市場和外貿需要。
所以國家不願意收購和管理這一部分的商品。
但軋鋼廠的情況不一樣,軋鋼廠走在了三產的前沿,已經開始造車和造船了。
這兩樣產品勢必會將軋鋼廠的先進性提升一大截。
李學武靠坐在車後座,目光看向沿途大街上的三層高樓,以及六層大廈……
別笑,這個時候三層的真是高樓了,六層的真能稱為大廈。
似是特別高的那種絕對是地標性建築了,不能放在全域性上來看。
京城二環才剛剛形成,津門還是巴掌大的地方,絕對沒有後世那種高樓聳立,直插入雲的壯觀景象。
正如汪宗麗所說,津門給她的感受就是年輕、時尚,租界的歷史背景下,很多建築都帶著西洋風情。
“到了~”
三臺吉普車緩緩地停在了津門海產總公司的招待所門前。
最前面那臺車上坐著的是李懷德和提前到津門主持選址工作的銷售處副處長莊蒼舒。
李懷德的秘書慄海洋也在,車輛停穩的同時,慄海洋也跳下了車,給李懷德這一側的車門子開啟了。
李學武沒用小劉幫忙,自己推開車門子下了汽車,目光不由的望向了眼前這座古樸卻又堂皇的建築。
“原來的‘富盛華’飯店,津門接收後交給了市裡直管,六一年津門海產總公司成立,這一處就劃撥給了他們”
莊蒼舒從前車另一邊下了車,看了一眼臺階上下來的人,從車後繞了走到李學武身邊先是介紹了一下面前建築的背景。
隨後笑著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李學武先走。
他是一週前來的,李懷德定下要來津門的時候他便來打前站了。
從火車站接到李懷德,一路上他跟小劉做的事情一樣,都是給領導彙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