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4章 打骨折 (1 / 9)

津門

津字取渡口之意,門當是門戶了。

津門這塊兒地方原來就是片大海,後來在黃河泥沙的作用下,慢慢地形成了平原。

津門地區原在商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但真正地成為城市還得是隋朝了。

京杭大運河開通後,南北運河交匯於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

本來李學武一行人乘車路過是要來瞻仰歷史古蹟的。

很遺憾,接待的人說了,金剛橋早沒了,橋墩子倒還有。

李學武從車窗往外看了看,確實,古橋已經沒了身影,倒是有津門跳河隊的在橋墩子上玩跳水呢。

嘿!一個個的,跟沙灘上曬陽陽的螃蟹一樣,支腿拉胯的,好不自在。

同車的汪宗麗笑著對李學武談起了津門印象:“人家都說在津門居住要比京城舒服的很,夏天低兩度,冬天暖兩度~”

“呵呵~可能跟大海有關係吧~”

李學武笑著看向車窗外,覺得津門這地方水可真多。

提前來這邊做工作的貿易專案辦公室小劉回頭對著兩人介紹道:“津門有七十二沽,所以也叫津沽”。

“津是渡口,沽是傍水之地,人家這地方又是五河尾閭,魚米之鄉呢”

“好地方啊~”

聽著小劉的介紹,李學武笑著點了點頭,道:“我只來過一次,還是培訓呢,在津沽那邊”。

“那太遠了~”

小劉是個愛說的,側著身子對李學武說道:“要去津沽,要麼坐火車,要麼坐船,開車實在犯不上”。

李學武微笑著看向他,問道:“你都去過了?”

“是,需要選址的嘛”

小劉笑著說道:“新港那邊的運輸優勢很大,您不是在會議上強調了海運和貨運的必要性嘛”。

“嗯,怎麼樣?”

李學武問道:“比紫竹林和梅河碼頭又如何?”

“當然有優勢”

小劉使勁擰過身子,對李學武介紹道:“津沽新港比津沽港還要大很多,在裝置和管理上更具現代化意義”。

“呵呵呵~”

聽著小劉的強調,李學武笑了笑,拍了拍他的座位,示意他好好坐了,省的難受。

目光隨著偏斜的陽光看向這座城市,嘴裡卻是對著汪宗麗說道:“汪主任,大家覺得這裡更洋氣,更時尚吧”。

“確實如此”

汪宗麗看向窗外的高樓,笑著說道:“就連建築的樣式都帶著洋味兒呢”。

“畢竟是租界城市嘛”

李學武點了點頭,道:“瞅著街道的佈局確實是依水而建的,論人口可能不及京城,單論繁華程度,卻是不輸京城的”。

“我倒是很喜歡這種較為舒適的氛圍”

汪宗麗也是四十多歲的年紀,看性格倒是比敖雨華柔弱些,甚至是有些多愁善感的模樣。

李學武笑了笑,沒在意,他清楚汪宗麗話裡的含義,無非是覺得京城的氣氛太過於壓抑了。

正治城市當然有其莊嚴厚重的一面,而津門作為港口城市,從海上吹來的風氣自然是帶著開放的味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