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輕鬆得兩天,朝廷收到了福建的奏報。
皇上最近開始迷上的修道,見道士的時間比見後宮娘娘的時間都長,更別說他本來就不喜歡見的大臣了。好幾天不上朝的皇上,急忙把武將文臣都招到大殿裡商量對策。
“眾位愛卿,東南沿海倭寇猖獗,朝廷年年安撫補償百姓,百姓卻不知感恩,數次攻佔當地府衙。不知哪位將軍願意帶兵前去剿倭平亂?”
“啟稟陛下,”忠國公姬芮城出列道:“剿倭事小,派位善戰將軍即可,但平亂事大,須王公宗親才能壓得住陣。還請皇上定奪!”
姬芮城想抓緊時間動手了。若能將端王或是康王推出去一個,這一來一回,福建那邊再使點絆子,沒有個一年半載,根本回不了京城,那他們在京城裡也就少一個羈絆。尤其是帶過兵的端王,必成皇上首選。
皇上果然贊同的點點頭,他眼神剛掃到端王,只見端王立刻出列道:“兒臣願意出征為父皇分憂!只不過,欽天監已將兒臣大婚時間定在七月十九日,天意不可違。兒臣只能忍痛,將此次報國機會讓與他人。”
皇上一想,對啊,他這個三兒子虛歲都二十了,才巴巴的大婚,這可是人生大事,確實不能出征誤了婚期。同一個理由不能出征的,好像還有德親王世子。
獻王、康王鬱悶了,正低頭看地板,想著怎麼編個拒絕的理由。只聽隊伍後面出來一個年輕聲音說道:“末將趙慕哲,願意領兵前往福建抗倭!”
趙慕哲確實算得上是皇室宗親。他的母親雅芸公主是皇上的異母妹妹,只不過在趙慕哲兩歲的時候,母親生下妹妹趙嘉敏後,落下了不足之症,月事淋漓不盡。儘管侯爺遍請名醫,用了各種名貴補藥,也只拖了不到一年就撒手西去了。
後來,侯爺為了家中有主母管教姑娘,才請了聖旨,納了趙嘉怡的母親為妾。侯爺是駙馬,本不能納妾,皇上也是看在趙慕哲、趙嘉敏年齡小,侯爺還要領兵打仗的份上,才許他納妾,但想做侯爺夫人,甚至是平妻都是不可能的。
站在前三排的趙侯爺嚇了一大跳,不知道這兔崽子那根筋搭錯了,竟然主動請纓,去跑這趟費力不討好的差事。
皇上一看,那不是康定侯府的世子趙小侯爺嘛,朕的親外甥!想當年,康定侯也是個帶兵衝鋒陷陣、威風凜凜的年輕將軍,雅芸公主才會看上他。虎父無犬子,如今趙慕哲在羽林衛擔任指揮使,雖說位置重要,可天天窩在宮中無所事事,應該是把他憋壞了。
皇上頓時一臉“瞭解”的表情,樂不可支的一拍龍案道:“好!趙指揮使,朕封你為威武大將軍,率領精兵一萬,到福建剿倭平亂!”
“末將領旨。臣定不辱使命!”趙慕哲字字鏗鏘。趙慕哲今日突然,冒了頭,雖不至於是筋搭錯了,但確實是受了刺激。
昨天他又被獻王拽出去喝酒,獻王軟硬兼施,讓他回去說服父親,同意重掌五軍營,否則,就讓趙慕哲自己去接任五軍都督這一職位。
現任五軍都督馮廣才是位老將,他心中只認皇上一人,在朝廷中一直保持中立,獻王、康王也好,忠國公也罷,都沒能拉動他為己所用。獻王、忠國公一商量,要拿下五軍營,必須搬掉馮廣才。
而替代者,獻王想給趙側妃的父親趙侯爺,姬國公卻想趁機把自己統領湖南衛軍的兒子姬海,調回京都。
可趙侯爺心裡最是清楚明白,獻王只不過是想透過他去控制五軍營,他又怎會甘當獻王的槍桿?於是堅決推了獻王的提議。哪怕趙嘉怡三番五次回府軟磨硬泡,趙侯爺也只推說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不改初衷。
退而求其次,獻王便盯上了他這個大舅哥,表哥趙慕哲是羽林衛指揮使,接任五軍營也不是不可能。既然自己想要擺脫姬黨,就絕不能讓姬海拿了這位置!
所以今日皇帝上朝一說要出征東南,趙慕哲立刻想出一個甩開獻王的好辦法,那就是帶兵出征,暫時離開京城。
舅舅英明啊,竟然一口就允了!趙慕哲喜不自勝。
獻王哪能看不出來趙小侯爺的小九九?一時間把趙側妃恨得牙癢癢:你父兄都不給你面子,那就休怪本王不給你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