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鎮醫院新裝修的病區中,病人們如同過節一般興奮開心。
楊兮醫生回來了!
而且,從今天開始為大家做手術,即便是最晚入院的那一個病人,也能在三天之內把手術給安排了。
“三天時間要做三十臺手術,楊醫生,您能吃得消嗎?”
“楊醫生,其實您不用這麼拼,我覺得我還能再等兩天。”
“高主任,您可要把楊醫生給照顧好了,他在那裡面一定沒少吃苦受罪,這剛出來,還沒休息好就要為我們做手術……”
一早查房時,一個個病人以及病人家屬紛紛向楊兮高勇等人送上了溫暖的關切,個別病人容易激動,說著說著,還落下了淚來。
行業內,有不少身居高位的領導或是地位顯赫的院士級大咖對如何改善醫患關係都提出過寶貴意見。他們能正視醫療行業中的現實問題,比如過度檢查和過度醫療,並提倡醫務工作人員要改變自身的醫療服務意識,要把病人當成家人來看待。
這種觀念,只能說是正治正確,但放在了現實中來,卻是句不折不扣的屁話,甚至是屁都不如。
你醫生做到了把病人當家人,可人家病人卻依舊對你醫生懷有敵意,那麼好了,你醫生對病人說的任何一句掏心掏肺的話,都有可能成為呈堂證供。
舉個案例。
某位醫生半夜被微信好友吵醒,對方家裡的孩子發燒了,詢問這位醫生該如何處理。那醫生掏心掏肺給予了悉心指導,可那孩子的家長執行不到位,延誤了孩子的病情,以至於天亮後再去醫院就診不得已而住進了重症監護室,一下子多花了十好幾萬。
那孩子的家長反手就把這位醫生給告了。
法院最終的判罰是那位醫生要承擔一半的責任,賠錢八萬塊。
再一個案例,西北某市一個病人突發腦血管意外,當地醫院的醫生水平不足以為其手術。那醫生將該病人視作了家人,動用個人關係,為該病人請了帝都一位大教授過來親自為其操刀手術。
手術很成功,但那病人的家屬反手就把這位醫生和帝都大教授給告了,說他們兩人聯手索要了病患一萬塊的紅包。
結果是,帝都大教授退還那一萬塊,來回的機票費用自理,而當地那位醫生則被永久性吊銷行醫執照。
這樣的案例,十年出一件,都足以讓整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噤若寒蟬了,更何況,現實中哪裡是十年出一件呀,分明是一年出十件。
醫生是人不是神,擔負著那麼大的責任賺點錢也不容易,讓他們扛著風險把所有的病人都當成家人,可能嗎?
現實嗎?
除非他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二傻子。
從表象上看,楊兮和高勇便是那傳說中的二傻子,把病區裡住著的所有病人都當成了自己的家人。面對病人們的關切問候,楊兮顯得頗為感動。
“謝謝啊,謝謝你們的關心,我辛苦,不過是辛苦在體力上,好在我年輕,睡上一覺也就恢復過來了。可你們的辛苦卻是在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上,事實上,你們比我更辛苦,將心比心,我楊兮沒理由再讓你們多等哪怕是一小時的時間。”
就這麼一番話,變著花樣在每一個病房中都說了一遍,可是把那些個病人及家屬們給感動得一個個全都是眼淚汪汪。
尼瑪,不去好萊塢真是虧了你西大少了。
跟在楊兮高勇身後的連向東不由搖頭嘆息。
這貨不單在手術能力上超越了馬主任一大截,在表演水平上,也完全可以將馬主任甩出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