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想出了一個辦法,只要讓太學學子在太學進修這三年內先去官府學習如何為官,然後等他們再返回到太學的時候,我們便可以指出其中的糟粕之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讓學子們懂得什麼叫做改變,什麼叫做為大漢做事為陛下做事。
另外當今的這些官吏被諸多世家把持,說是陛下的臣子其實是那些勳貴的家臣。
太學學子要是不經過這一番磨鍊,往後太學學子只會成為勳貴們爭奪的物件,陛下想要插手其中就難了。”
說到此處,劉徹才微微有些動容。
他最關心的還是這一點,他要的是培養直屬於自己的人才,而不是別人的家臣。
幾代大漢皇帝為什麼一直要以聯姻的方式拉攏平陽侯府?
不還是看在平陽侯府勢大,光曹氏一脈,這近百年的時間內,就有將近一萬人在大漢為官為吏。
有些人改頭換姓以別的身份做官,但骨子裡還是忠於曹氏。
有的人看似不是曹氏一族,但是卻祖孫幾輩都在平陽侯府侍奉。
各種人脈關係,就連當今的平陽侯曹時都捋不清楚。
若是沒有推恩令,估計曹家會一直壯大下去,直到某一天威勢比皇家更大的時候,才會在大漢境內掀起一場風波。
“這個主意是你想出來的?”
公孫弘臉不紅心不跳的點了點頭。
“是老臣想出來的。”
“那為何不先告知太學令張遠?”
“臣想著太學令一直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即便此事與太學學子有關係,但是牽扯到了外界種種複雜因素,太學令應該不會想著插手。
為了避免這個計劃胎死腹中,老臣這才斗膽來長安面見陛下。”
劉徹點了點頭,張遠在他心目中的印象確實如此,每一次都得自己推著向前,張遠才會往前邁一步。
“你說得對,太學令要是知道了,還真的就說不定覺得麻煩就回絕了。
既然如此這件事情便由你操辦,先看看效果,要是真的可行,便全力推廣。
太學一地學子不夠,各地郡縣的官學也可這樣做。”
“老臣謝過陛下信任,只是現在老臣只是一介博士之身,只怕無法干擾到太學內部之事。
再者說即便有陛下的命令,太學令應承,此事也要與各地官府打交道。
若只牽扯一郡一縣之地還好說,牽扯的地方多了,臣怕那些官員會橫加干擾。
畢竟此事對他們不利。”
“那你說到底該怎麼辦,只要能將事情辦好,朕全力支援你。”
“老臣想毛遂自薦,眼下左內史一位空缺,臣若是為左內史,內史地界諸多官府便能夠聽臣之令。
太學本就在內史地界,如此一來,雙方的交往會更加的深入頻繁。”
一邊一直在聽著的黃門侍郎臉色一變,沒想到這一位看似忠厚老實的老頭子胃口竟然這麼大。
劉徹臉色倒是沒有什麼變化,只是覺得公孫弘終於把自己的想要的東西說出來了。
只要不要皇位,他才不管下面人提出什麼要求。
因為他能給出去就能夠收回來,怕就怕那些表面上無所求的清歡寡慾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