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怎麼選擇由渾邪王自己做主。
寫完這一封信,張遠又開始寫第二封,向劉徹解釋他的用意。
並且詳細說明,就算渾邪王跟軍臣合作了,五十萬漢軍對陣七十萬匈奴騎兵也將擁有絕對的勝算。
做這一切其實並不是想要拉攏渾邪王,只是為了軍臣,必須要讓軍臣心裡面覺得他們匈奴可以獲勝。
把信件裝好之後,張遠趕緊找了個人送往建章宮。
離春季沒有幾個月了。
渾邪王要是同意,不管是假裝的還是真心的,都得在一開春就出發,然後最好在一個月之內趕到頹當城。
等他到了頹當城,大漢這邊的二十萬大軍才能夠出發奔向漁陽郡。
派人去送信之後,張遠立馬讓驃騎將軍府的官員開始模擬。
模擬當匈奴有七十萬騎兵之時,而大漢這邊只有十五萬騎兵以及三十五萬步卒時候的情況。
可是模擬了許多種情況,大漢這邊的勝算都不是很高。
主要是要在草原上以弱勢兵力包圍住優勢兵力的一方很難。
沒有建築物的依託,更重要的是對方都是騎兵,漢軍的裝備再精良只要不是在戰場上挖出一條長五六米的壕溝出來,都沒有辦法阻止匈奴騎兵的突圍。
對於這一點張遠很是頭疼。
匈奴又不傻,肯定不會往東邊逃,他們只要往北邊逃或者是往西邊逃,只需要幾個時辰就能夠徹底的擺脫漢軍的追蹤。
張遠看著看著,發現在大興安嶺以西還有著一股勢力。
這股勢力大家都知道,鮮卑一族。
不過因為烏桓一族的活動範圍是東西走向,沿著饒樂水這一帶,基本上就阻絕了大漢跟鮮卑一族的交流溝通。
大漢也只是知道在烏桓一族的北邊還有個鮮卑族罷了。
而張遠是知道鮮卑族在匈奴族被趕走之後的最大獲益者。
匈奴這麼大的一塊地盤基本上全部都落在了鮮卑族的手中。
而且這個族群沒有其他遊牧民族那麼剛。
他們更像是羌胡。
不過又比羌胡多了一絲血性。
鮮卑人沒有臣服過匈奴,不過偶爾臣服過大漢。
張遠之前有想過聯絡鮮卑族,然後與他們結盟共擊匈奴,只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出使鮮卑,也找不到合適的路線前往鮮卑。
匈奴人的防守很嚴密,從烏桓族那裡過去也挺夠嗆的。
只是想了想,張遠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這比跟渾邪王合作都要費勁兒,而且派過去的人基本上就是個死。
派去渾邪王那邊的漢朝使者最起碼還沒有什麼生命危險。
送人去送死的事情張遠是做不來的。
他現在想著要是能夠有個電話,跟褚達打打電話聯絡聯絡,知道軍臣那裡是什麼情況就好了呀。
張遠想著褚達,褚達也在想著張遠。
頹當城這個天陰沉無比,濃厚的雲彩快把人的心情壓死了。
匈奴族的祭祀在頹當城的高處搭建了一個祭臺。
匈奴大單于軍臣躺在一堆枯木之上,面無血色,身上裹著的全都是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