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平時也是有幾十個人一直在這裡待著,都是順帶送的婢女還有僕從。
房產多的好處就是不管去哪裡都有回家的感覺。
只有房子夠多,四海為家就不是一句空話。
第二天張遠就接管了平陽公主在長安城的店鋪,然後還給改了名字。
清平坊。
聽著就像是失足少女聚集在一塊的地方。
不過張遠卻是很喜歡這個名字,往後要是拆分開就叫做清平文具店清平金融啥的名字。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張遠以新安侯的身份直接入駐到了清平坊內。
這也是他要改名的原因。
早先那個名字一聽就是做生意的,可現在雖然聽起來也是做生意的,但是張遠久居這裡外人就不會多說什麼。
貴族只要不搞luan倫那些事情,律法還是很寬容的。
“老趙,把櫃檯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櫃檯開放兌換錢幣的業務,另外一部分還是販賣紙張等文人用具。”
“侯爺,您是想怎麼兌換錢幣?”
“拿我們的五銖錢兌換外界的銅錢。
缺斤少兩的那些私鑄銅錢按照重量大量兌換,比例為三比一,三斤私鑄銅錢只能換取一斤重量的五銖錢,也就是能換三百八十四枚銅錢。
半兩錢以及三銖錢五枚可以兌換一枚我們的五銖錢。”
張遠這樣的換法看起來黑的一批,但是張遠知道要想不虧本只能這麼做。
銅錢是合金,鬼知道里面銅的含量是多少。
張遠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劉徹在沒有收攏鑄幣權為國有之前那些郡國鑄造的五銖錢跟後來的一次幣制改革中鑄造的赤仄五銖兌換比例是五比一。
同樣都是五銖錢,兌換比例差到這麼多,肯定是因為其工藝還有銅的比例等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張遠造的五銖錢可以說碾壓了現在所有的銅錢,而且半兩錢是四銖,三銖錢是三銖,看起來他兩個差了一銖兌換比例也應該不一樣,但其實那些奸商早就把錢幣給磨的都差不多了。
若不是想要五銖錢在市場上面流通,張遠肯定是不會換取那些廢錢。
“您?
侯爺這樣我們很可能會虧的!”
老趙知道現在流通的銅錢是個什麼樣子。
不論是是私鑄者還是郡國,其實鑄造的銅錢都沒有規定的那麼重。
三銖錢頂多就兩銖重,裡面還不知道摻雜了一些什麼其他的東西。
“沒事情,就當為國效力了。
還有我們的黃金就按照正常的兌換比例,但是必須要用我們自己的五銖錢來兌換懂了麼?
紙張的價格壓到之前的二十分之一,賣出去的錢全部重新熔鑄之後,三成送到平陽侯府,五成送到內府庫,還有賬本也要送給他們審查。
餘下的兩成繼續在長安周圍開設造紙坊,隨後其餘地方的店鋪也直接接管然後改名,往後再把店鋪開往周圍的郡縣,直到普及全國!”
張遠就是這麼想的,損害自己的利益,推動財富的流動,並且讓大漢的普通人也用的起紙張。
有錢在這個時代實在是花不出去,有錢幹什麼?
買地買女人買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對張遠來說,錢放在金庫裡只能生鏽,還不如拿出來給大家做點好事。
漢人存錢是想弄點好的陪葬品,可張遠的三觀跟古人不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又沒有花錢享受的地方。
買女人的話,八千萬錢加上近十萬斤黃金,張遠得買多少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