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為了弄銅錢的模具,可花費了不少心思。
現在大多數的模具都是銅範,比較粗略的私鑄工坊用陶範的都有。
劉徹自己造幣的時候,才剛剛用上鐵範。
而張遠則想直接用鋼範模具。
模具的質量越好,錢幣的質量越高,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張遠先得整出來凸面正字的母模,然後才可以讓熊大他們大批次衝壓製造真正印製銅錢的子模。
按照張遠的設想,銅錢的字型還有裡面空心以及最外面的邊都得是凸起的。
這樣可以使銅錢的重量不變,但是厚度變厚。
張遠還是想要弄出來五銖錢的,這種錢幣能夠流傳上千年,就說明了其在這個時候的不可替代性。
其實很簡單,五銖錢上面就是五銖兩個字,張遠不用多想些什麼。
只需要打造好一開始的母範,最後再交給熊大他們即可。
打造母範,張遠花費了三天的時間。
等到完成,其實還是花費了許多的精力的。
母範的大體樣子,已經跟最後出來的錢幣模樣差不了太多。
銅錢其實是一種以銅為主的合金,並不是純銅。
現在工藝是弄不了純的金屬,但是純銅的硬度還有實際使用後也更容易鏽蝕。
張遠的比例是打算按照劉徹之前弄的半兩錢的比例直接來。
銅錢的方孔還有圓邊字型都凸起了,那些私鑄的人想要磨取銅屑都很容易被發現。
只要尋常百姓手裡面有符合標準的銅錢,一比對就能夠看出差別。
民間私鑄的人他鑄錢最後用的也得是銅,並不是說他就沒有成本了。
除非他手裡面有銅礦,不然他只依靠熔鑄一點點銅屑來造那麼幾枚銅錢,還不如去種田來的收入多。
磨取的難度變大,收益減少,等到私鑄者發現自己不能夠從中獲取大量的利益時,就會停了這項生意。
至於把郡國鑄錢的權力收回來,那就是劉徹的事情,而不是張遠需要去擔心的。
母模送給熊大他們,當天他們就弄了一大批的子模。
然後張遠沒有讓他們打磨一下模具,生怕最後成錢的規格重量發生太大的變化。
即便這樣弄成的錢幣有可能會顯得粗糙一些,但是比市面上流通的這些缺斤少兩的銅錢要精美的多。
張遠清楚,即便最後劉徹開始鑄五銖錢並且為了鑄錢設立上林三官的時候,上林三官用的模具也沒有自己的好。
他們為了印出來的錢幣看起來精美不容易被仿造,用的都是規格極高的銅模還有泥模。
每一個模具做的都十分的精美,但是最後成幣的重量浮動偏差卻超過了起碼百分之二十。
這就是沒有母模,而且模具易損壞導致的壞處。
弄好子模之後,張遠就讓人把金庫裡面所有的銅錢全部都搬到了家裡面的鐵匠工坊。
這裡就在竹林的後面,有從藍田山上引下來的溝渠。
在這裡張遠也弄了一些臥輪水排,效果當然是比不上天然的河流,不過銅的熔點低,過程中還要加入鉛礦,臥輪水排就能夠輕易的提高溫度融化這些金屬。
趁著大家熱火朝天在鑄新錢的時候,張遠順便去看了一下褚達的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