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是太學丞不知道朱旦的背景,他怎麼會被有背景的人頂替掉呢?
我看就是朱旦落榜了,心裡面承受不住這才自盡身亡。”
朱旦之死最大的原因不是他自己也不是太學,而是那些嘲諷他的考生,但是那些考生又怎麼會覺得這件事情跟他們有關係?
他們將這件事情傳出來的時候,只會把原因都往朱旦那邊描述,要不然就是往太學這邊抹黑。
朱旦要是活的好好的,大家當然都說朱旦的不是,現在人死了,人死為大,那又不能說是自己的原因,自然就說是太學的入學考核有黑幕。
不要以為這個年代的人都會往死人身上潑髒水,皇帝都還信鬼神呢,這些考生難道心裡面不害怕?
“就你知道的多,萬一這件事情是下面的官員弄的呢,就算太學丞不知情又怎麼樣,太學還有這麼多官吏。
難不成每一個人都是無辜的不成?”
之前說朱旦可能是被別人頂替名額的那個考生聽到這話自然要懟回去。
不過明智的人就不吭聲了,還是那句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別人死了又不是他家裡面的人死了,何必因為這件事情跟大多數人都鬧得不愉快。
這麼多謠言都在散播著,雖然考生們在看見太學官吏的時候,都會壓低聲音亦或者直接不說話了,但是上千人的議論怎麼會掩蓋的下去。
第一個知道的人不是在太學令府邸待著的張遠,而是建章宮中的劉徹。
太學放榜近四千考生入學這樣的事情自然是大事,劉徹又怎麼會不關注,張遠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考試成績名單早在成績出來的第一時間就被送到了建章宮中。
劉徹對名列前位的幾個考生還詢問了一下。
之前對太學不管不問那是因為太學學子人數太少,幾百人裡面的第一名算不得什麼,頂多就是個軍侯屯長一級,可是四千多人裡面的第一名那可就是一個將軍了。
是的,劉徹就是直接這麼進行對比的,十分硬核。
所以朱旦出事之後,盯著杜縣的繡衣使者知道劉徹這些天關心太學的動向,就直接把這件事情給上報了上去。
而且幾乎是隔一炷香的時間,就會有一個繡衣使者趕往建章宮,為劉徹帶去實時報道。
這實時報道自然包括枚皋還有吾丘壽王的應急反應以及考生們傳播的謠言。
劉徹聽這些謠言越傳越多,雖然他是知道朱旦為什麼撞死的,但是心裡面也犯了迷糊。
這可是近四千個名額,太學官員不可能弄頂替的事情,但是改一些考生的成績讓他們能夠順利入學還是能夠做到的啊。
越是這麼想,劉徹的臉色就越不好看。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總有刁民想害朕!
要是太學內的官吏真的這麼做了,那雖然沒有直接害劉徹,但也算是挖劉徹的牆角,挖大漢的根基。
這麼說,其實並不算過分,而且劉徹也有這樣的想象力。
要是他沒有這樣的想象力,他的太子劉據也不會被他逼得造反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