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先回去,此事我與太學丞商議過後,再做決斷。
派個人將太學丞喊來,我在院內等他。”
“喏。”
東郡距離顏異的老家不是很遠,所以現在顏異的臉色也很難看。
他有些擔心自己的老家有沒有受災,畢竟剛剛那些官吏們說了,有十六郡受災。
張遠看到之後,拍了拍顏異的肩膀,他知道此次濟南郡估計也受災了。
受災的十六郡全部都在黃河以南,恰好濟南郡便在黃河入海口處,上游決堤而且河流不改道的話,下游一定會受災。
吾丘壽王很快就到了,也知道張遠為何要叫他前來。
“太學令。”
“先坐吧。”
“喏。”
待吾丘壽王坐定,張遠這才張口。
“黃河決堤,你覺得朝廷的存糧夠用麼?”
“絕對夠用,百姓們只要食土豆便能夠生存下去。
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必須先要把決口的地方給堵住,如此大的一條大河,沒有河道的控制,這麼多的水流完全可以使萬畝良田變成沼澤。”
張遠覺得吾丘壽王說的萬畝說少了很多很多,十六郡土地啊。
即便齊魯之地的郡都不是很大,但那也是十六郡土地,而且這個地方的人口密度是除了關內長安治下外最大的地方。
張遠清楚,正是因為黃河不斷地決堤氾濫,致使黃河以南不斷受災,這才使得大量的人口北移,充實了冀州人口。
東漢末年,袁紹正是靠著冀州遠超於全國其他地方的人口,才能夠在前期佔據這麼大的優勢。
“只怕朝內有人不願意,橫加干擾,陛下的治災的決心會被動搖。”
“這麼多人受災,朝內如何會有人反對?”
這一回張遠沒有向吾丘壽王明說,而是嘆了口氣,隨後頓了頓說道。
“此次不必縮減太學學子用度,照常便是,太學本就是學習之地。
而朝中的人很可能將此次作為一次政治鬥爭,太學不必摻和在其中,但是你我這些官員可獻上一些綿薄之力,以示決心。”
“太學令要如何做?”
“我會去一趟長安,到時候再看吧。
切莫讓別的言論攪得太學內人心惶惶。”
“喏。”
張遠就擔心因為這些天災,弄得太學學子都無法安心學習了。
因為沒有辦法跟他們解釋這天災跟老天爺沒有關係,說給劉徹聽,劉徹信都不會信的。
要是發生的災難都跟老天爺沒有關係,那麼一個完整的因果鏈便形不成,眾人找不到一個解釋就會更加的迷惘。
“老師,你需要學生隨你一同前往長安嗎?”
顏異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家鄉有沒有受災,於是整個人有些浮躁,不過張遠也很理解。
“隨我去一趟吧,就當是見見世面了。”
當張遠厚顏無恥的說出這番話,顏異也只是點了點頭。其實單論在大漢,張遠見過的世面還真沒有顏異這個顏子後人見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