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影業,於東開了好幾次會議,一拍桌子,終於定下了調子。
“動手吧,這是個機會!”
春節檔《紅海行動》和《捉妖記2》的對決,讓於東深切感受到票務平臺就是脖子邊上的一把刀,就因為《紅海行動》的票補最少,首日排片只有15%。
要不是口碑爆炸,李謙眼光好支援了一個億票補,後果不堪設想。
拜託票務平臺對影視公司的制約,刻不容緩。
而在華陽傳媒,也開了好幾次會討論,取消票補對他們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結論和於東一樣,都不願意頭上多一個大爺。
李謙這正好是個機會,趕跑那個大爺。
可是,看到全網對李謙這麼多的非議,黃家兄弟又有些猶豫。
李謙挨噴,那是樂見其成的,可是他們還是支援李謙的意見。
不過,為了大局和自己的利益,黃忠軍還是面對媒體表態了。
“現如今片方已經被票補綁架了,很多時候我們看同檔期的對手投入多少票補,也投入同樣的數量,相互競爭加碼以致“水漲船高”。
這種競賽對市場上的各方都是一種巨大負擔,我認為取消票補,刻意讓電影行業的競爭迴歸電影本身,而不是靠真金白銀去拼。”
黃忠軍、於東、王長田等人紛紛表態支援取消票補,業內各大製片、髮型公司,以及院線、影院,也都表示支援。
不光是他們,導演們也發聲了,畢竟票補是要花錢的,增加了投資,回本艱難,作為導演,片子虧本了,別人不會說你白花了錢票補,只會說你這個導演不行,拍的電影撲了。
馬小剛也化身馬大炮,開始炮轟票補是具有“華國特色”的市場行為,是一種不正當競爭:“好萊塢發展這麼多年沒有搞票補,為什麼所有事一到國內變味了,出這些么蛾子,包括買收視率、票補什麼等等,是在比誰有錢,電影應該比的是作品好壞,而不是誰有錢可以砸。”
好傢伙,看起來是罵票補行為,實際上罵的人不少。
一個多星期以來,各種行業人士發聲表示支援取消票補,禁止這種不爭獎的競爭,可以說整個行業的主流聲音就是支援的。
終於,開始有官媒在網上表態了。
人民日報發了微博:“觀眾喜歡低價票,但對於究竟是誰在幕後當活**,卻不見得每個人都知道。
票補這一本來該是臨時行為的促銷手段,成為一種常態現象,是財大氣粗的資本在後臺進行博弈所帶來的結果。
也就是說,票補是一樁由資本引發的狂歡,如果不被主管部門強行叫停,票補是不會消停的,除非有公司取得壟斷地位,不然的話,資本就會一直主導這場狂歡進行下去,直到競爭者聲嘶力竭暴斃而亡......”
說了一大堆,也是支援取消票補的。
所有的聲音,除了觀眾和三大平臺全都支援,兩方觀點開始在網上展開了博弈,都試圖影響光電的選擇。
眼看著己方勢單力薄,而且不是電影行業的,在業內沒有根基,和總局也說不上話,不像李謙在領導面前都說得上話。
雖然網民的輿論還站在他們這邊,反對取消票補,不過也只有這些了。
更讓陳伍氣憤的是,之前一直同意加入計劃,共同打造行業閉環的華陽、伯納他們,這次還站在李謙這邊,倒戈相向了。
“叛徒!”
陳伍恨恨地錘著下桌子,心裡已經把這群豬隊友給罵上無數遍了。
這群傻逼,腦子被驢踢了,沒有一年十位數的票補,他們哪來的那麼高的票房。
不過,這也無法改變整個電影行業都支援取消票補。
紛紛擾擾一個月之後,光電正式下發了關於全面取消票補的檔案。
聽到訊息的陳伍,直接把電話給砸了。
“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