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的導演時代> 第97章 大規模點映!(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7章 大規模點映!(求訂閱!) (2 / 3)

張召有些為難地說道,“初期鋪兩百個膠片複製倒是沒有問題,這段時間我們的駐地發行人員也一家家地和影院談了。”

“但是,能完全利用一份複製的二線城市地段好的電影院不超過50家,其他大多隻能分佈在三線城市,以及一二線城市近郊的電影院。”

不是在地段好的電影院不能放,就算在京城cbd的萬達,晚上拿到一兩場也不是難事。

但是一份膠片有五盤,每盤20分鐘,通常要最大化地利用一份膠片,那都是各個廳輪流放映。

1號廳放第一盤,二十分鐘之後接第二盤,然後第二盤拿去二號廳放,再二十分鐘之後,1號廳放第三盤,二號廳放第二盤,3號廳放第一盤。

依次類推,極限的話,能做到同時五個廳共用一份複製。

甚至在早年,一個城市兩三家電影院共用一份複製都是常態,在這個電影院放完之後,立馬有人騎著腳踏車飛奔下一家電影院,接著放。

但是今年賀歲檔,兩部大片接連上映,不管是《投名狀》和《集結號》,以這兩部電影的陣容和導演,電影院經理用腳趾頭都能做出決定,優先安排哪部電影的放映。

所以,《生死頻率》投200個膠片複製不是問題,但是這200個複製一天能放映的場次,可能還不如那兩部大片的150個複製。

如果不追求場次的質量,三線城市倒是可以滿足,但是三線城市放兩場,估計都比不得二線城市地段好的電影院放一場。

行業就是這麼殘酷,一切以實力說話,沒有實力的導演、演員、電影,就得不到更好的待遇。

這是無解的,電影院是要賺錢的,沒錢賺什麼都談不了。

《傷城》這樣有梁超偉、金成武主演的電影,尚且被《滿城盡帶黃金甲》給壟斷了市場,沒有生存空間,更別說其他片子了。

電影李謙是內行,但是電影產業的話,張召才是內行,李謙只能問問他的想法了。

“能做的只有學學好萊塢,多搞幾場點映了,在請影評人和媒體試映看看之後,在全國票房前二十的城市各搞一兩場場,把媒體、影評人都請來,也讓影院看到觀眾對電影的反映。”

張召繼續說道,“只是這樣的話,一切就全靠電影的質量了。”

言下之意,如果電影質量不夠,那就玩完了。

國內雖然也有點映,不過和好萊塢的點映不一樣。

國內的點映,是一種宣傳方式,而非發行策略。

觀眾大多都是媒體、影評人以及特定的觀眾,為了宣傳口碑。

而好萊塢的點映,是為了發行服務的,不是為了宣傳造勢,更多的是為了收集觀眾的反映,反饋給發行公司和院線,調整發行策略和對應人群。

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影院看到電影的潛力。

幾場點映的話,這些觀眾還好篩選,再送點小禮物。

但是弄個幾十場的話,那就真的不好控制了。

李謙想了想,要做就做大,於是乾脆說道。

“既然要給影院看到電影的潛力,那乾脆再弄大一點規模,電影上映的前兩個星期,星期五到星期天三天,保證每個省會、二線城市核心地段電影院每個晚上一場,部分三線城市每個星期六晚上一場!”

這...

這樣算下來,兩個星期至少點映兩三百場了,這麼大的規模,一旦口碑一般的話,那可就直接影響到了電影的票房。

“李導,還是先小規模點映幾場看看吧,反響好的話再擴大規模。”

即便是在米國呆了幾年,對好萊塢有些瞭解,自認為還算膽大的張召,也被李謙這個建議嚇到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