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312 季後賽版本 (1 / 5)

在抗吧,有關Penicillin的訊息,總是第一時間被加精。

當然。

這次的MVP評選,用藤井的話說,是由專業資料支援團隊,於2017夏賽季開始至今,總結的賽場核心資料。

所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個讓觀眾比較陌生的詞彙:最強戰力。

跟所謂的分均傷害,分均經濟等頗為直觀的表達不同。

這一次,藤井整了一套綜合演算法。

主要透過多維度如傷害、承傷、經濟、對線、生存、侵略、遊走,視野、推塔、資源控制的資料比較,再透過特定的演算法算出總分。

在這樣的演算法裡。

Penicillin拿到了75.2分,排第二的小虎是69.08,第三的Scout則是68.93。

有人會好奇。

為什麼都是中單。

因為直到第四才是AD位的Mystic,他拿到了67.19分。很快,觀眾發現這套綜合演算法,不太允許有薄弱項。

Scout粉絲在仔細對比資料後,發現Scout不是分均傷害不給力,也不是打錢打的比小虎少,單純就是死亡承傷量、場均控制和20分鐘壓刀不如小虎。

舉個例子。

整個夏季賽,小虎共計選用10次巖雀,出場排名第一,平均KDA為8.43,是他本賽季當之無愧的招牌英雄。

不僅前期活躍,能離線支援隊友。

同時還能貢獻場均20分鐘9.7的壓刀,745的分均傷害,174%的平均傷轉,並且貢獻出0.9次致命控制,可謂遊走與發育並重,輸出與控制兼具。

而Scout玩的比較多的是發條、沙皇、飛機。

這類英雄不需要離線,也不怎麼需要承傷。

圍繞這種事。

Scout粉絲跟小虎粉絲起了爭執。

前者覺得藤井NT,中單位的資料幹嘛摻和視野、承傷和資源控制,那踏馬是野輔乾的活,後者則猛猛嘲笑Scout不夠團隊。

偏偏這兩人的粉絲,都選擇避開第一名的資料。

因為……

無可指摘……

上午11點。

潘婕坐在辦公室,收到了潘經理傳回的郵件。而在開啟的微博網站裡,熱搜第七的詞條正是——Penicillin收穫17年夏季常規賽MVP。

她點進去掃了幾眼,發現評論區全是誇的,說什麼“六邊形戰士”、“yyds”。

看到這個yyds她就覺得好笑。

因為這個詞,近來有出圈的跡象,不止是聯盟觀眾會用這個詞來表達對選手對某一項事物的喜愛。

簡而言之。

山泥若這句發自肺腑的點評,隱隱成為了17年的網路熱詞。很多不看比賽的網友,也都願意使用yyds來造句。

強忍著驚喜。

潘婕第一時間撥通了電話,她知道法國那邊才凌晨4點多,但這封郵件,她才剛收到。

“算是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

“是要好好辦一場。”

“嗯,你好好休息。”

掛掉電話。

想著一路以來的賠笑,再看向螢幕裡的硬照,潘婕莫名覺得Penicillin是LGD的福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