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278 哎呀,好喜歡 (3 / 8)

他覺得威信就是從這些小事中建立起來的。

螢幕裡。

論壇最新帖,還在陰陽怪氣三比一的比分無比正確。助手退出辦公室,卻在想:監督什麼都好,就是太在乎資歷了,總想表現出前輩的一面,難免會被人覺得霸道。

至於所謂的執教方針,助手更願意認為,這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如果2年前,Edgar能物色到Penicillin、Faker這樣的領袖和天才,所謂的訓練有素更像是偽命題。

只要能贏,管理層和觀眾不關心贏的方式。

就像現在。

韓網觀眾鋪天蓋地的吹捧LZ。就像曾經吹捧Smeb一樣,把Khan吹成了世界第一。

他還記得上週約訓練賽,Edgar監督嘲諷LZ教練組不作為,說什麼版本了,還把上野地位拔得這麼高,讓下路犧牲發育。

還說LZ這麼玩下去,下路遲早失去打傷害的嗅覺。

他敢說,如果放出這番評價,Edgar監督又要被群嘲。觀眾可不信一個輸家說的話。

逆版本?

輸了的人才是逆版本。

贏了的,只會被觀眾送上王座,成為下個欽定的天才少年。

【連續的失利,還不能讓我們警醒嗎?是時候把那些放去LPL的選手買回來了。】

【腐朽的LCK,青訓根本沒機會得到成長,連Khan這樣的人才都要去外面歷練。】

【應該建立更公平的人才梯隊,讓那些新人有條件上臺比賽。】

【為什麼LZ這種磨合不到2個月的隊伍,能拿出最優秀的發揮。因為LZ的管理層大膽啟用新人、以老帶新。】

洲際賽的失利,逼得韓網觀眾反思。

畢竟這不是俱樂部跟俱樂部的比拼,而是賽區跟賽區的比拼。這都輸了,肯定是選拔機制出問題了。

當晚。

有韓媒撰文:“……自S4起,LPL每年都會從我們這裡買人,從教練、分析師再到選手。我們要被挖空了。”

“……為什麼我們賽區的新人只能在LSPL出道,因為那邊不缺比賽打,對新人的待遇也更好。”

“……據調查顯示,很多選手選擇留在LCK,最大的原因是離家近。”

“很遺憾,除了SKT,其他俱樂部的投資力度不如LPL,這才是青黃不接的最大原因。”

很快。

這篇討論洲際賽失利的文章,引起了韓網熱議。

因為這是明擺著的事。

這2年。

越來越多投身聯盟電競的選手,只能去打城市爭霸、去打LSPL。跟中國相比,韓國實在太小了,容納不了那麼多選手追夢。

論投資,很多LCK的俱樂部,還不如一些甲級聯賽的戰隊投入多。

拿Rox舉例。

他們打上LCK後,訓練環境並沒有得到大的改變,因為缺少金主接手。而同時期的QG,不想加大投入,第一時間就會選擇變現,把席位賣出去。

“誰都知道提高待遇就能留住人才,問題是,誰來提高待遇?”

看過這篇文章。

Edgar吐槽道:“電競就是個無底洞,變現手段少之又少,空有賽事流量,卻全被拳頭吸走了。戰隊能分到什麼?一些獎金?”

Edgar經歷過星際、DNF,對這些事看得很清楚。

說實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