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Edgar臉拉下去,助手找補道:“他很能抗壓,只是需要點時間。”
“別安慰了,我們只是沒有更好的選擇。”
Edgar用手指扣著桌面,發出咚咚的聲音,“老實講,以他的對線水平只能勉力支撐起高強度的對局——除了維克托特別強的那個版本。”
“是,但他嚴格遵守紀律,也夠勤奮。”
Edgar笑了:“我知道你很看好他。”
Edgar收起笑容,第N次分享自己的執教經驗:“正是因為他清楚自己能留隊的原因,不然我早把他踢了。只要他老老實實坐在電腦前,我就沒那麼生氣。”
這不是假話。
Edgar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一直夠以身作則。
他喜歡強調隊伍的整體優先於隊員。
在他眼裡,不同位置的隊員,對同一件事,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
就像打線的,肯定不希望打野到處搞事,而打野肯定希望線上能一直看他,這樣他才舒服。
正因為會產生不同的想法,才需要教練來糅合。
而對Edgar來說,他很看重遊戲局數。
同樣的時間內,如果一個人打了200場而另一個人打了400場,他只會選擇後者。
當然,前者可以變得更好,只是後者有更高的可能性做到更優秀。
說到這,Edgar感慨:“從那場半決開始,我們研究LGD也研究了大半年,但你看,我們算是看著Penicillin在進步。這就是努力的價值。”
這次洲際賽。
Edgar印象最深的,就是Penicillin對換血上的處理,他總能讓對線節奏按照他想要的方式進行。
有時候。
看到Faker、Penicillin這樣的人,Edgar也會懷疑自己的執教方針是不是有問題。
他覺得SKT奪冠那年,論紀律性不如他們。
LGD奪冠那年,紀律性也不如他們。
可人家就是能拿冠軍。
因為像Faker、Penicillin這樣的人,就算拿到弱勢對位,也有不小的機率把對局節奏握在手上。
老實講,Crown的加里奧是一般。
可這版本,如果你打定主意犧牲一點對線強度,那它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問題在於。
像加里奧這樣的英雄,理應不存在天敵,偏偏Penicillin拿到妖姬後,能靠著換血壓制,讓加里奧出不了塔。
他也相信互換英雄,Penicillin最少能找到一波無傷的遊走回合,跟打野打出配合。
他看過LGD的比賽。
Penicillin很會處理兵線回合,能在密集的比賽資訊裡,抓到自己想要的節奏。
念頭轉過幾圈,Edgar堅定道:“但我還是覺得,五個訓練有素的選手組成的團隊,才是聯盟的未來。
就跟星際一樣,無數次修正過程,復刻式的勝利。”
“你跟他們說,休息一天。明天2點,我會坐在訓練室裡等。”
所謂的監督,不全是因為職位。
Edgar在三星待了15年。
從星際時代,他就有提前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