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雀不好打盧錫安,有問題嗎?”
“我都以為SKT要翻了。”
“小組賽總共輸了三小局,三局都被對位MVP。”
看到彈幕聊起其他話題,大師兄沉默了幾秒鐘,露出無奈。
他終於知道自己以前剛進職業圈,跟一位格鬥遊戲愛好者討論梅原大吾時,為什麼對方會被他一句“這很難嗎”整成啞巴。
在他眼裡,梅原大吾將春麗超殺全部擋掉,上演驚天逆轉的鏡頭,好像也就那樣。他又不喜歡格鬥遊戲,連招都連不明白,自然沒辦法理解這個操作和別的操作有什麼不同。
直到接觸街霸後,才知道格擋多段進攻的判定有多難。
因為春麗的第一下前衝,只在對手攻擊到你之前的7幀內有效。
7幀什麼概念?
格鬥遊戲恆定60幀每秒。
也就是說,6幀約等於0.1秒,那7幀大約就是0.116秒左右。
所以,梅原大吾在幾乎空血情況下先是在0.116秒內反應過來擋住第一下,然後再連續15次Block掉“鳳翼扇”的後續動作,再接超殺,完成逆天翻盤。
他使用的搖桿,一次格擋成功過後,還需要把搖桿推回中間位置。
更過分的是,梅原大吾選擇在鳳翼扇改向上攻擊的那個空檔上跳起來格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打出最高傷害的連擊套路。
他不僅抓到了格擋,更看到了怎麼反殺。
就像Penicillin這波操作真正震驚到大師兄的點,都不僅僅是反應快。
畢竟打樁成功是一回事,能在自己的小屋裡,安靜的一個人做到是一回事。
把環境換到異國他鄉,對手是LCK豪門,頂著無數人的目光比賽,在SKT主動勾引,掩護盲僧切掉主c的配合裡,成功反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強大的心理素質,練到爛熟的技巧,細緻的計算能力。
對職業選手來說,跟後兩條相比,明顯前者更不可控。
大師兄想起猩猩隊長最近跟他說過一個笑話。
他講,前2年入圈的新人中單,動不動就是我(排位)單殺過Faker、以Faker為模版,而去年轉會期,他去青訓營遇到一些人回答問題,那些人再被指出對線不合格後,給的理由竟然是——
我在思考怎麼支援,再給我一次試訓機會。我是團隊型中單,學的青帝。我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對線上。
總之,他們選擇迴避聊到對線的部分,而且特驕傲的說,Penicillin教我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Penicillin奪冠不僅喚醒了有些死氣沉沉的中國召喚師,回坑了一批老玩家,還影響了一大批新人。
猩猩隊長覺得這事很有趣。
大師兄看到的卻是未來2年,中路大機率會減少對抗。因為支援的前提之一,就是保持血量狀態。
沒奪冠之前,很多聲音攻擊Penicillin換血不夠頂級、操作不夠。因為他們熟悉的冠軍中單叫Faker,跟Faker不像的中單,不配得到認可。
奪冠之後,這些還是問題嗎?
沒看見一些新人中單的遊戲思路,變成了沒那麼強調對線。等這樣的中單越來越多,還會有人罵:不單殺(不壓個三五十刀)不配贏遊戲?
或許罵的部分會變成支援慢了也說不定。評判的標準從壓不壓刀,變成支援到不到位,隊友舒不舒服。
而且。
對職業選手來說,還有什麼比影響賽場風向更酷的事?
如果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