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子拜見師伯。”
求真觀,藏經閣二樓。
長春子帶道童稽首行禮。
他入玄虛門下二十載,如今三十有五,面容柔和,雙目有神,臥蠶眉,寬額頭,高鼻樑,頜下鬍鬚打理的一絲不苟。
性格穩重,精明強幹,幫玄虛處理了不少門中事務,被觀中上下視為下一任觀主。
求真觀規矩,觀主修為不一定最高,可辦事能力一定最出眾。
擅長打理庶務,方便眾道修行。
這很道門!
“無需多禮。”
揮了揮手,玄明命他們起身。
長春子沒廢話,簡單問候幾句,便吩咐道童,將兩個木盒放到桌案上。
“師伯,師父說您新晉入道,沒有趁手法器,特意命弟子送來這些,希望能助您護持自身,道途坦順。”
聞言,玄明心中一動。
明白玄虛這是兌現昨日承諾。
“師弟心意,貧道收下了,勞煩師侄代我轉達謝意。”
“弟子一定把話帶到,若無他事,弟子就先告辭了。”
再次稽首行禮,長春子帶著道童離去,辦事雷厲風行,毫不拖泥帶水。
當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藏經閣,玄明沒立即檢視盒中物。
嫋嫋茶香中,他品茶翻經。
如今身處經樓,自然參經為上,反正盒中物跑不了,早看晚看都一樣。
———
門派延續,首在傳承。
傳承之本,當在經樓。
藏經閣二樓,藏有珍貴道經,很多是孤本,更有部分術法典籍。
為求真觀重地。
至少要修行至百日關的道人方可進入,
玄明選擇登樓,是因此地人少。
他可不想被湧入一樓的徒子徒孫們當猴兒看或被故意套近乎,擾了清淨。
二樓安靜,更易觀經悟道。
不過,玄明沒動二樓道經,不是不想,而是時機未熟。
萬丈高樓平地起。
一樓藏經八百卷,他尚未看完悟透,不能好高騖遠。
人頭頂天,腳踏地,置身其中,就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