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 110 章 三丁包子
許老怪雖然是淮揚名廚, 但他主攻紅案,這三丁包他也只和陳苒講過些來歷、大致說過做法。
杜召虎看著陳苒利落地去和麵,臉上帶著點膜拜:“師姑你這和麵的技術, 可比我師父看著還熟練。”
對方一口一個師姑,陳苒有點不習慣, 也不好意思真就託大叫師侄。只能兩個人各叫各的。
“我學過一點和麵。”
陳苒畢竟當初拿過s級的卷餅菜譜呢。
“你們切丁的時候注意,肉丁最好要肥瘦均勻,每一顆肉丁都要有肥有瘦。然後雞丁比肉丁略小一點, 筍丁最小, 小指尖大小就行了。”
“好嘞!”
如今陳苒也是有三人幫著打下手的主廚了, 她利落揉好面, 放在一邊醒發。
“師姑,您看看, 這丁合格嗎?”
希望小學加上粉絲團的人可是不少,這餡料又只能手切,饒是三個人一起切,兩大桶餡料也整整切了半個來小時。
總算切完了餡料, 唐肅有點懷念:“我以前也跟人打過下手做過這個包子,不過總感覺照著那些老字號差些……”
他蹙了蹙眉, 努力回憶了一下:“應該是多了些味道,吃起來有點賊。”
好容易抓住了陳苒,唐肅趕緊請教, 他大致把包子的餡料流程說了一遍:“煸的時候是先下肉丁,然後雞丁, 最後才是筍丁。等到煸炒上色之後,再加雞湯燴制,應該沒問題吧?”
陳苒還是第一次做這三丁包, 不過,這不妨她聽出這菜譜的問題。
“你說這包子多了點味道,味道發賊,那就應該是加雞湯的關繫了。”
許老怪在教陳苒淮揚菜的時候,可不是一味只教了基本功和菜譜的。
淮揚菜既然號稱是“文人菜”,那麼其中的源遠流長,各種菜譜的關竅,就要說清楚。
有了來龍去脈,再去尋找味道的源頭,就很容易了。
唐肅忍不住說道:“我特地找的菜譜裡面都說是加雞湯。再早一點的食譜裡也都是加雞湯,這點應該沒錯吧?”
“當年的三丁包子加雞湯沒錯,但是咱們這餡料加雞湯,就錯了。”
杜召虎在一邊有點疑惑:“可是小師姑,當初師父也說過這個菜譜是加雞湯啊。”
確實,加雞湯不對這一步不是許老怪傳授的,而是陳苒自己領悟出來的。
如今,她的廚藝、她的基本功,足夠支撐著她去探尋一些菜譜的真偽了。
“三丁包子最開始的源流,你們知道吧?”
杜召虎點點頭,他畢竟是淮揚一脈的傳人,對這揚州第一包還是很熟悉的。
“三丁包子算是我國面點界的一大創舉,開熟制餡料之先河,是當年的富春茶社首創。自打這三丁包面世之後,就供不應求。”
陳苒點點頭。
“是這樣的,但是為什麼富春茶社別的包子都是生餡料,到了三丁包子這就變成熟制餡料了呢?”
這一點,陳苒也想過一段時間。後來,終於從許老怪給她的一堆明清筆記中的一段話,找出了原因。
富春茶社的另一大名點,是雞湯面!
“富春茶社的雞湯面十分有名,在當年就顧客盈門,可以推斷出,每天都必然要吊大量的雞湯出來。”
陳苒又看了一眼面團的狀態,一絲不茍地洗幹淨手,準備開始炒制餡料。
“那麼吊大量的雞湯,這些用來吊雞湯的雞怎麼處理呢?”
周廚師在一邊也聽懂了,她恍然大悟道:“用來做包子餡兒了!”
陳苒點點頭:“因為這雞是吊過雞湯的,是已經熟得透透了的,所以其他兩樣餡料原料也得一起做熟,口感才能配得上。”
“這也是為什麼,原菜譜的餡料中要加雞湯。因為吊過雞湯的雞肉,多多少少還是缺了點味道。”
“可是我們現在剁的這餡料,是沒有拿來掉過湯的上好雞腿肉。這時候再加雞湯,雞味就未免過了,也就是唐師傅說的‘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