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城走了,孫小米突然醒悟過來。
“劉鄉長,李虎城說一千來萬的垃圾處理廠裝置,那不是能處理很多垃圾麼?咱們關山有那麼多垃圾處理麼?”
“虎城不是說了麼,能處理十來萬人口的生活垃圾和大量的工業垃圾、建築垃圾麼。”
“關山這麼多工廠,將來標準件商城幾千個商戶,加上特產城一千多商戶,還有大量的外來人口。對了,將來其他村發展起來,也會產生很多垃圾……。”
劉俊繞來繞去地說了好一會兒,就是不提城市的話。
他明白,李虎城建設垃圾處理廠,就是為了關山將來變成一座城市做準備。
其實剛才李虎城已經說過,這套裝置能夠處理五六十萬人口的垃圾。
都有五六十萬人口了,到哪裡不是一座城市?
也不知道是孫小米沒注意聽,還是沒有敏銳性,竟然連這個非常重要的資訊都沒有捕捉到。直到現在,認識還停留在關山是個農村上。
如果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只要認真梳理一下關山的種種跡象,就會發現這裡已經具備了很多城市元素。
特產城和標準件商城將聚集大量人口,產業園聚集了大量企業,李虎城甚至不止一次在一些場合說過,將來關山和周邊地區會有幾千家企業的話。
海德集團的星級酒店和商場,他們的商場規模,比古城的還要大。
從關山到賽牛,再到河口,標準件工廠和作坊一個接一個。
昂貴進口裝置的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這些公共基礎設施,已經比綠江市還要先進。
東山那邊山腳下,房地產公司同時六棟住宅樓開工,規模達到九百戶樓房住宅。
這麼多跡象,其實已經具備了一個城市的很多元素。
可惜,孫小米根本就沒看出來。
倒是遠在草河的郭衛兵和李千尋,捕捉到了這個重要訊號,所以他們才在河口下了那麼大的力氣,主動配合李虎城的戰略。
劉俊雖然知道底細,但是他也不好點明。
孫小米來的時間短,他弄不清孫小米的立場究竟是什麼。
如果孫小米跟縣裡跟得緊,發現了李虎城想把關山建成一座城市的意圖,將來就可能成為阻力。
古城鎮才是古城縣的中心,如果關山將來超過古城鎮,那到底誰是中心?關山還會聽古城的話麼?
從鄉里出來,李虎城到各個工地上轉了一圈兒。
這是他的習慣,只要在家,每天都到各個工地上轉一圈兒。
一是及時掌握工程進度情況,二是協調和解決各種問題,三是給各個專案部施加壓力,讓他們不敢懈怠。
他也沒開車,就是步行。回到鄉政府前面的汽車站,遇到了雲望山。
“李董,又去工地上視察啦?”
“哦,走一圈兒看看,就是走馬觀花。雲總,你在這裡幹什麼?”
“我觀察一下客流的情況。李董,你有沒有一種感覺,關山的公路客運有些亂套?班車少,乘車擁擠不說,秩序還很混亂?”
李虎城早就有這個感覺,只是他出門就自己開車,出遠門就乘火車到奉天坐飛機,幾乎不坐大客車,沒有多少親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