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城跟著李千尋,去參觀河口的產業園。一邊走,李千尋一邊給介紹情況。
從藍長業的用具廠到其他的工廠,每一家企業的佔地面積、產品、用工人數、生產規模、老闆的情況等等,如數家珍,一一道來。
就連河口鄉推行村務公開和專業和合作社的事情,李千尋也沒有隱瞞,都跟李虎城一一介紹。
李虎城沒想到,身為一個副鄉長,竟然對這些情況都瞭如指掌。
即使是原來的于丹平,對於關山企業的情況,瞭解的也未必如此詳細。
至於現在的劉俊,對於關山各家企業情況的瞭解,更是沒法跟李千尋相比。
劉俊老了,這個時代,是李千尋這樣人的時代。
“河口的工作,總算稍微開啟了一點兒局面,開了個好頭。這還要感謝李董的指點呢。”
李千尋客氣道。
“算不上指點,其實也是我的私心,我也是為了河口——關山經濟帶的建設,為了實現我的夢想。”
“哦,李董的夢想是什麼?你現在的錢足夠幾輩子花了,不會是為了錢吧?”
“當然是為了錢啊。”
哼,李虎城,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想建設一座城市。
不過,李千尋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李虎城不說,她自然也不會主動挑破。
“李董,你看看我們的計劃還有哪些不足,說出來我一定改正。”
“沒有什麼不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各有各的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我覺得你已經乾得很出色了。”
李虎城確實覺得眼前沒有什麼能指點李千尋的,即使他在李千尋的位置上,也不敢保證會比她幹得好。
“李董是否還有什麼財路,什麼好專案,給我提個醒。”
“李鄉長,你還別說,我還真有個好專案。”
“小女子洗耳恭聽啦。”
“于丹平到賽牛當鄉長,就開始大力推進常壓鍋爐和標準件產業。目前賽牛的經濟已經熱絡起來。”
“雖然起步比你們河口晚一些,但是勢頭很猛,現在已經有了良好的開局。今後即使不如你們河口,你們也未必能落下他多少。”
這一點,李千尋早就看到了。
她本就是官場人,雖然不是一個縣的,但是對於丹平的事情,也看的很清楚。
于丹平因為傳呼臺的事情,陷入了被動局面。
從關山調到了賽牛,表面上看是降了,實際上是斷尾求生,去掉了包袱,可以輕裝上陣。
于丹平有關山的經驗,又有李虎城的支援,將來在賽牛必定能開啟局面。
“將來的趨勢,就是關山、賽牛、河口三地聯動,三地之間的人員往來和一些小件貨物往來,必定頻繁流動。現在就已經有了這個跡象。”
“李鄉長,你看看路邊的那幾個人,好像是到關山買貨的吧?”
“對,他們在等班車。”
“李鄉長,你不覺得關山到河口之間的短途交通有些不便麼?對於現在過往的長途客車來說,從關山到賽牛,再到河口,不過就是十來公里的距離。對於這種短途旅客,長途客車並不歡迎。所以有的時候旅客人多,都不願意停車。”
“李董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