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悠悠古道萬馬騰,十里紅旗捲風雲。
三軍將士奔何急,壯士要爭功與名。
唐海與十七兄弟率領五萬大軍作為前軍直撲寶豐,李自成率各路大軍十五萬人隨後跟進。離寶豐尚有五十里地時探馬來報:寶豐縣城失守,官軍直逼郟縣而去。唐海大驚,急欲馳援郟縣,忽又躊躇起來。
段七道:“郟縣城小難守,我們大軍未到,城池早就破了。”阿拉太也道:“不錯,到時不僅救不了郟縣,反而腹背受敵,陷於被動。”唐海道:“二位將軍所言極是,我意轉攻汝州,截了官軍後退秦陝之路,如何?”段七道:“如此,則官軍糧道被我截斷,必定大亂。”
唐海命金子派人將軍情變化速報李自成,令梟龍、阿拉太、斯仁、林源、秋光、魯奇率五千輕騎急速趕往汝州,自己與眾將率大軍四萬五千人隨後跟進。
大軍行走了兩日趕到汝州城下,阿拉太等人來報:“我軍已經圍城一天,城內守軍拒不出戰,因不知敵軍虛實,不敢強攻。”
斯仁道:“現在大軍已到,何不速攻。”
葉陽也道:“是呀,我們五萬大軍,攻此小城易如反掌。”
唐海不語,段七道:“前軍才五千,守城敵人竟然不出城迎戰,要麼是城內守軍極少,要麼是敵軍有詐。”
唐海道:“汝州是孫傳庭退回洛陽、西安必經之路,又是糧道要地,城內定有重兵。我猜,敵人並非不敢出戰,而是等待時機,或許,孫傳庭早已交代城內守軍只能死守,不準出戰。”
阿拉太道:“那如何是好?”
唐海道:“我將汝州圍困起來,吸引孫傳庭救援,分散他的兵力,大王在郟縣正好破敵。”遂令道:“秋光、魯奇、王風、王雨聽令:你四人各帶輕騎三十人,往東南方向三十到五十里各處潛伏,如發現官軍來犯,務要及時稟告。”四人領命而去。唐海又令:“狼霸、章船帶軍士二千人到汝州城東各官道、小道二十里處挖坑數十處,每兩炕相距一里,每坈深五尺,寬一丈,使官軍戰馬、火炮輜重不得過。”
唐海大軍朝汝州進軍的訊息,早有探馬報與郟縣城內的孫傳庭,孫傳庭大驚道:“李自成各路大軍進犯寶豐、郟縣,我都不懼,可唐海如佔領汝州,我無退路,糧道不通,必死無葬身之地。”
白廣恩道:“大人,末將願領兵回救汝州。”
高傑道:“汝州危急,我軍休矣,大人當親自回救才是。”
孫傳庭道:“高將軍所言極是。”當即召眾將帳內聽令,道:“白將軍率軍七萬,打著本官旗號死守郟縣五日,務必使闖賊以為本官尚在大軍之中,牽制李自成主力。本官與高將軍各率輕騎一萬,我走小道,高將軍走官道,打唐海一個措手不及。待本官與高將軍剿滅唐海這天下第一寇後,再回來與闖賊決戰。”
眾將各自領命而去,高傑憂道:“大人,唐海有賊眾五萬,我們兩萬騎兵如何去救汝州?”
孫傳庭道:“汝州城內對外說只有五千守軍,實有三萬。唐海雖有五萬人馬,火器卻遠遠不如官軍,況且他以為我在郟縣與闖賊對壘,必不會料到我會親自回援,到時我們與城內守軍內外夾攻,定能全勝。”
高傑大喜道:“原來大人早有謀劃。”
高傑走後,孫傳庭點兵一萬趁夜悄悄出城,沿小道急速撲向汝州,高傑亦領兵一萬沿官道突進。走不到百里,突然前面探子來報:離小路五里遠的官道被破壞,至少有十餘道深溝,人可過,馬難行,高將軍被堵在路上,行動遲緩。孫傳庭大驚,暗道:“原以為盜蹠唐海乃江湖人士出身,不懂兵法,沒想到他也猜到到我會派軍救援,事先做了準備。幸好我走的是小道,就憑我一萬人馬,也足能夾擊唐海。”
孫傳庭催馬急行,走不到三里,前頭軍士驚慌稟告:“小路上亦有無數大坑,人馬難行。”
孫傳庭憂道:“我軍危矣!”
旁邊副將龐玉道:“不就是行動遲緩一些,速令軍士搶修,大不了多拖延一二日,大人為何如此悲哀。”
孫傳庭道:“我們來時,寶豐、郟縣尚未被圍,待我們三日內趕回,尚能一舉擊破賊寇,再拖延幾日,我們困在汝州城外,白將軍困於寶豐、郟縣,大軍被分割牽制,必遭覆沒。”
龐玉大驚:“那,如何是好?”
孫傳庭道:“速令高將軍搶修坑道,我們也急速向他靠攏,再令白將軍棄了郟縣、寶豐,領大軍西撤汝州,與我們合擊唐海,只要我們在汝州擊潰唐海,李自成大軍隨後跟來,我們也不懼他。”
孫傳庭傳令向官道靠攏,與高傑匯合後,一面命軍士就地伐木,在十餘個大坑上搭橋鋪路,一面派出探子打探唐海軍隊動向。
橋撘好後,孫傳庭將大軍屯與開闊處,得知唐海一邊圍了汝州,一邊設好埋伏阻擊援軍,遂不敢輕進,只好將兩萬人馬屯於開闊處等待白廣恩率大軍前來。不料等了一日,第二天探馬來報:“白將軍出城不久,李自成領兵緊緊尾隨,火車營懼敵,軍士先自潰散,白將軍雖然連斬十餘人也制止不了,闖賊趁機掩殺,我軍大敗。”又有探馬來報:“唐海率軍三萬從汝州殺來,我軍兩面受敵。”
孫傳庭大驚,怒罵道:“唐海殺來,汝州城內三萬精兵為何不追擊?懦弱,懦弱。”龐玉道:“將軍忘記了,你曾囑咐城內守軍,汝州乃咽喉之地,除非見你率軍親來,否則,任何情況下被圍,都不要出城迎敵。”
孫傳庭懊悔不已,見大勢已去,只得道:“眾軍隨我殺出重圍,回潼關固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