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笏劍曲> 第九三回 助闖王豪傑竟獻策 圖淅川女將爭出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三回 助闖王豪傑竟獻策 圖淅川女將爭出謀 (1 / 2)

1

生龍寨前,唐海佇立不動,神情凝重。

眾人站在唐海身後一言不發,唯斯仁手中提著血淋淋的人頭嘿嘿地笑著。

三十名巴山義軍軍士因不知吉凶如何,個個心懷忐忑。

山寨大門咯吱一聲徐徐開啟,一大漢頭戴氈帽,腰懸佩刀,急匆匆地邁步趕來,身後隨著十幾個虎背熊腰地好漢,也都是佩著刀劍,龍驤虎步。唐海遠遠認得是走在最前頭的是李自成,身後跟著的是劉宗敏、田見秀、高一功、李過、尹世才、周清、高汝勵、過天星惠登相、袁宗弟、張一川、郝搖旗、白鳩鶴、拓養坤、劉體純、藺養成、劉國能、一斗谷等諸將。

阿拉太、山勇等見對方來勢洶湧,個個欲要亮出兵器,唐海道:“休要魯莽。”眾人只好作罷。

李自成等人愈發近了,唐海看清他一臉的喜容,且離自己已不足百步,遂跳下馬踏步迎去,梟龍、段七、阿拉太等人見了,也緊緊地跟在後面。

李自成遙相拱手道:“自成今晨出操得遇喜鵲繞頭,疑有喜事臨門,恩人前來,正好應了此兆。”

唐海拱手笑道:“在下自從漢中別後,與眾兄弟常思闖王高德,日夜祈盼早日來投,今與眾兄弟攜帶一萬八千巴山佛兵前來,誓隨闖王共襄義舉。”

李自成見斯仁手裡提著血淋淋的人頭,拜謝道:“活地草賀宗漢隨我起事十多年,不曾想竟然做下此等不恥之事,幸好恩人破邪立正替我斬之,日後,義軍中敢有作奸犯科者,望恩人休辭辛勞,持破邪劍就地正法,以正軍紀。”

唐海道:“闖王厚愛,唐海敢不從命!”

李自成叫劉宗敏、李過等人一一與唐海見禮,李自成一手拉住唐海,要請唐海前行,唐海退一步道:“闖王先請。”李自成道:“你是自成恩人,禮當先行。”唐海道:“闖王威加海內,唐海敬佩,區區送衣贈食小事,豈敢以恩人自居。”李自成道:“受人恩惠,豈可忘卻,恩人休要推辭。”唐海道:“闖王以恩人相稱,真是折煞唐海了。”自成道:“好,那我就叫唐兄弟吧。唐兄弟聽我肺腑之言:自成縱橫天下十年,先後來投的各路義士無數,然潼關失利後,自成兵微將寡,窮困潦倒,與其他諸路豪傑相比,猶若螢火之比皓月,頑石之比泰山,天下志士有欲舉大義者,皆投其他豪傑。唐兄弟不嫌自成卑微,帶兵來聚,自成甚為感動,請務必前行,以示自成敬重之情。”唐海推遲不過,只得道:“闖王既然如此多義,莫若你我攜手,並肩入寨吧。”自成大喜道:“好,你我兄弟並肩入寨。”

眾人到了營帳前,自成道:“唐兄弟今日來得正是時候,賢士牛金星、李巖、宋獻策恰好在帳中賜教,加上唐兄弟,可謂四喜臨門,哈哈。”

唐海道:“久聞牛金星、李巖、宋獻策大名,不想今日在此相見。”

自成回頭對李過道:“過兒,速在帳中擺上酒席,今日叔父要與諸豪傑痛飲。”李過道了聲“遵命”,轉身而出。唐海這才知道,原來李過是李自成的親侄兒。

自成帶唐海等十人入帳,將牛金星、李巖、宋獻策逐一介紹給唐海相識,又介紹唐海道:“各位,唐兄弟在江湖上破邪立正,鬧得朝廷不得安寧,連天啟、崇禎兩位皇帝都親聞大名,誣為‘天下第一寇盜蹠’,唐兄弟和手下十七位好漢可是真豪傑,真英雄吶。”牛金星道:“幸會,幸會。”李巖道:“佩服,佩服。”宋獻策豎起拇指道:“英雄,英雄。”唐海露臉惶恐之色,拜道:“慚愧,慚愧,三位豪傑繆讚了,闖王與三位豪傑指點江山,為萬民計,這才是當世真英雄,唐海頂多算個打抱不平的江湖莽漢而已。”

自成又對牛金星、宋獻策、李巖道:“唐兄弟曾救我性命,是自成恩人,今日帶來一萬八千巴山佛兵共聚大義,真大喜事一件。自成在此商洛山中兵不過萬,將不過百,可謂兵微將寡,兩年來不敢貿然出山,今有三位豪傑來助,又有唐兄弟帶兵聚義,自成決計重出江湖,復舉義旗,誓與官軍再爭高下。”牛金星拍桌叫好,喜道:“太好了,我等即刻商議舉旗大計。”

這時李過已經帶人搬來酒菜,自成邀請入座,自成居中,左為牛金星、李巖、宋獻策、劉宗敏、田見秀、李過、張一川、劉國能、李雙喜、惠登相,右為唐海、梟龍、段七、阿拉太、山勇、世安、柳甲、葉陽、斯仁、王風。酒過三巡,自成左右掃視,見文臣灑脫,武將威猛,臉露欣喜之色。

自從兵敗潼關逃入深山之後,李自成一直為義軍前途憂心忡忡,二年來不斷思索自己的失誤,日夜惦記著東山再起,今日終於等來機會,眼看就要率部出山,馳騁江湖,逐鹿中原了,因此心中激動,朝眾人拱手道:“諸位,此番出山,事關重大,天下大義在此一舉,自成愚昧,望三位先生及眾好漢賜教。”

李巖放下酒杯,拱手道:“古人云,得人心者可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為諸侯,得諸侯心者可為大夫,得大夫心者僅可為門客。敢問闖王之志,欲為天子?諸侯?大夫?還是門客?”

李自成本是一臉的喜色,見李巖如此問話,頓時收了笑容,臉色凝重,施禮道:“天子昏庸,朝廷無道,百姓流離失所,庶民無以為生,自成起兵,意在推翻昏君,改天換日,救百姓,拯萬民,未敢有他想也。”

李巖道:“闖王鴻志高潔,在下佩服。古人云:天下神器,有德者居之。當今天下,群雄並起,各有志向,然以李巖觀之,唯闖王一人堪稱雄才。闖王德才兼備,當順應民心,勇為天下先,豈能一味謙卑而失天下人之所望?”

牛金星、宋獻策均道:“李公子所言甚是。”

李自成向李巖一拜,道:“請先生教我。”

李巖道:“在下以為,朝廷無道,百姓無以存活,闖王當反其道而行之,偏就要給百姓以活路。在下建議,闖王此次出山,高舉‘均田免糧’大旗,大軍攻取州縣,開倉放糧,平均地產,百姓有糧有田,豈有不對闖王感恩戴德之理?苟能如此,大軍所到之處,百姓夾道歡迎,天下民心盡歸闖王矣!”

李自成大喜,道:“李公子之言讓自成茅塞頓開,受教了。”

牛金星撫掌叫好:“李公子好一個反其道而行之,妙,妙,妙呀。

李巖道:“牛先生過獎了。”

牛金星道:“官軍軍紀敗壞,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闖王當以仁義之師示於天下,少殺,慎刑,賑災。如今河南連年災荒,又聞張獻忠、羅汝才反往四川,熊文燦、左良玉率河南官軍尾隨而去,闖王此時揮師東進,施行少殺、慎刑、賑災之策,天下饑民必定望風而歸,牛金星敢以人頭擔保,闖王率萬人東進河南,旬月之間,大軍可達十萬之眾。”

自成大喜,起身再拜道:“先生少殺、慎刑、賑災之策,自成謹記。”又對李過道:“過兒,明日即將先生少殺、慎刑作為軍紀通曉全軍,違令者斬。”

李過道:“是,孩兒知道了。”

劉宗敏道:“闖王,早聞宋先生精通奇門遁甲之法,能測鬼神之事,今番出山,定要與官軍拼個你死我活,不妨請宋先生為我等卜上一卦,以測吉凶。”

自成目視宋獻策:“先生之意如何?”自成說這話時臉著笑意,語氣溫和,讓人聽了如沐春風。

宋獻策哈哈大笑道:“不瞞闖王及列為將軍,宋某來投之前已卜得兩卦,得兩偈語:一是‘十八子,主神器。’二是‘流入順河干,陷於十八灘。若要上雲天,起自雁門關。’”

“十八子”不就是“李”麼?李自成心中大喜,但喜色不露於外,淡淡笑道:“問神卜卦之事豈可盡信?我等起兵,一心為民,上不愧天,下不負地,盡心盡力而為,功過成敗聽隨天意。宋先生精通謀略,有何妙計教我?”

宋獻策道:“宋某以為,闖王今番出征,即便與唐將軍兩軍合一,亦是兵力微薄,尚不夠成大事。正如牛先生所言,當揮師東入河南,先攻取小縣,籌集糧草,收取民心,月餘後兵力大增,再取鄭州、洛陽、開封,雄踞中原腹地。而後西進,取西安,徵陝甘,建國立業,解決後顧之憂後,再從雁門關直搗京師,大明天下盡歸闖王矣。”

“唐兄弟以為如何?”李自成聽了宋獻策之言,心中欣喜,見唐海一直未發一言,料想唐海定有自己的想法,遂含笑問計。

唐海臉露微微笑意,朝眾位拱了拱手道:“三位先生所言極是,欲爭天下,必取民心。我等起兵,當先分敵友,對敵,堅決鎮壓,毫不容情,對友,傾心愛護,爭為己有。唐海以為,當今天下勢力可分為三:一,皇帝、朝廷官員、皇親國戚、官軍及地主惡紳,他們欲置義軍於死地而後快,與義軍可謂水火不容,為我等死敵。此股勢力,為我義軍起兵所必破,疆場相遇,當格殺勿論。二,饑民。饑民多為無地、少地農民,小本買賣之商人,這些人受盡地主、官府欺壓,錢財被盤剝一空,對皇帝、朝廷官員、皇親國戚、官軍及地主惡紳深惡痛絕,是我義軍摯友。此股勢力,我等當據為己有,傾心愛護。三,少數清廉官員,正義軍官,地主和鄉紳中不願與我義軍為敵者,以及天下士人,我們當以禮待之,不可枉殺了無辜。此等人,非敵非友,是敵是友。愛之,是友,殺之,成仇。我等既稱仁義之師,當慎刑少殺,不枉一人,高舉破邪立正義旗,必然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唐海言畢,李巖鼓掌讚道:“好一個先分敵友,如此高論,讓李巖眼界大開。”

牛金星和宋獻策亦拍掌叫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