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日,唐海聚集十八兄弟於大雄寶殿,唐海道:“我等雖已起兵,奈何佛兵陣法未熟,技藝不精,且僅有一萬八千人馬,不宜出山硬戰,然此地不可久留,一旦訊息走漏,官兵必來圍剿,眾將可有妙計?”
狼霸道:“元帥,大巴山林深山高,險象環生,易守難攻,我們何不就在此安營紮寨,高築城池,諒他官軍不敢來犯。”
唐海道:“狼霸將軍所言雖有道理,但與時宜不合,大巴山固然可以堅守,但東有左良玉精兵二十萬屯紮於襄陽,西、南有十餘萬川軍虎視眈眈,且大巴山民貧地瘦,不足以供養大軍常年駐紮。另外,佛民均為本地土人,父老親友全在山中,日久必會戀家而歸。況我等起兵,志在奪取天下,豈能固守於一隅?”
眾將都道:“元帥所言甚是。”
阿拉太道:“元帥,我軍人少,現在如若下山,必遭官軍剿殺,如今張獻忠詐降於谷城,擁兵十萬,羅汝才潛伏於房縣,暗藏二萬雄師,此二地離我們不過二三百里之地,我們何不與之聯絡,共聚大義。”
段七笑道:“阿拉太將軍有所不知,此二人雖是義軍首領,卻乃反覆無常之輩,元帥早已料定他們並非可以共事之人。”
柳甲道:“兵者詭道,只要于軍有利,何必計較他德行之高下?”
唐海點頭道:“柳甲將軍之言不無道理。”
段七道:“羅汝才狡黠,張獻忠兇殘,熊文燦容此二人投降,但左良玉一直欲除之而後快,他二人亦是暗地裡招兵買馬日夜提防著官軍,我們只要舉義旗出山,遠近官軍必定大舉開來,他二人不反也得反。”
唐海笑道:“七姐所料不錯,我這邊殺下山去,不容他二人不反。我意,我們高舉義旗下山,大造聲勢,沿途就說是去策應其他各路反王,朝廷聞知,必定對先前投降的各路反王嚴加防範,或削職,或貶官,或誅殺,而我軍人少,可找一茂林隱伏不出,待河南各路官軍趕來與張獻忠、羅汝才廝殺時,張、羅二人如勝,我們隨他們一起殺入河南。如敗,他們必定帥兵西走,官軍定然掩殺追擊而去,我卻趁虛而入中原。”
眾人大喜,柳甲道:“元帥好計謀,此計一來可以逼迫張獻忠、羅汝才復反,二來可以借朝廷之手除掉叛賊,三來為我們開啟一條馳騁中原的通道。”
唐海補充道:“四還可以協助闖王出山。”
眾將都道:“元帥,快下令吧!”
唐海令道:“眾將聽令,明日一早啟程北上。徵北左將軍梟龍、徵北右將軍狼霸、前將軍林源為前軍,領兵三千先行。平夷左將軍阿拉太、平夷右將軍斯仁、討虜右將軍章船為後軍,領兵三千殿後。本帥率其餘眾將領兵一萬二千居中。三軍前後相隔三十里,各派探子百人假扮成走販、農夫、流民分散於大軍前、後、左、右四處兩百里內打探敵情,前後兩軍必須每隔半個時辰向本帥稟告軍情一次。”眾將齊聲道:“遵命。”
唐海又令:“各將軍回營後做好軍階配製,將軍下設威武將軍,威武將軍下設都尉,都尉下設掌旅,掌旅下設部總,部總下設哨總,哨總下設旗尉。”眾將供手齊道:“遵命。”
唐海複道:“現本帥釋出第一號將令:本軍所到之處,只殺貪官汙吏,不傷良民百姓,只擒惡霸鄉紳,不縛良善財主,只剿驕兵悍將,不斬順兵降卒,只收贓款贓物,不取民脂民膏。”眾將大喜,齊道:“謹遵將令。”
2
翌日一早,唐海一聲令下,三軍出發,一路旌旗招展,延綿數十里。途中將士口渴向百姓討水喝,但有百姓問起,都說是破邪立正大元帥前往中原策應諸反王復反。
這日大軍來到房縣城郊,前軍來報,城內兵馬調動頻繁,似有出擊之象。山勇道:“元帥,我軍初出巴山,當尋機一戰,一來鼓舞士氣,二來劫取糧草,三來檢驗戰力。”葉陽喜道:“說的是,我看就攻下這房縣縣城。”段七道:“房縣縣城牢固,城內有守敵五千,皆左良玉精銳之師,不可強攻。”柳甲道:“既如此,不如棄了房縣,西攻竹山縣城。”段七道:“也好,竹山小縣,定能成功。”唐海道:“竹山易取,但並不富裕,我意避開房縣,東取保康。”眾人皆驚,唐海道:“房縣乃是大縣,東五十里為保康小縣,西五十里為竹山小縣,但竹山貧而保康富,我等今在房山縣城郊外紮營,作出攻城之勢,城內守軍不知我虛實,況且天色已晚,定然不敢貿然出城迎戰,必會暗派信使聯絡竹山、保康兩縣派兵相救,我軍主力今夜暗中急行軍至保康城外埋伏,明日一早待保康援軍出城後,我等乘虛攻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定能拿下保康。”段七大喜道:“此計可行。”
唐海令道:“唐喜、斯仁、世安、林源、魯奇聽令,你五人帶領二十士兵速往保康,明晨扮為樵夫、農民、小販、行者潛入城中,待我軍攻城時,你們務必在西門附近各處放火,趁亂開啟西門,配合大軍攻城。另外,定要摸清城內縣衙、倉庫、驛站、馬庫、軍械庫位置。”五人領命而去。
唐海命金子傳下軍令,三軍繞房縣縣城安營紮寨,各軍多插軍旗,放出流言道明日攻城,開門投降者一律赦免,遷延對抗者格殺勿論。
訊息傳出,一時間房縣城內人心惶惶,縣令郝景春詢問副將秦先道:“將軍久與賊寇周旋,可知城外的破邪立正大元帥是哪路反賊?本領如何?”
秦先道:“郝縣令放心,本將軍南征北伐多年,十三家七十二營八十一路反王我都知曉,這幫烏合之眾如今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降的降,早已不成氣候。 這什麼破邪立正大元帥想來是個漏網的小頭領,不足憂慮。”
郝景春道:“天下第一寇唐海,自稱破邪立正,刑部捉拿他十餘年未見蹤影,此人專與官府豪富作對,聽聞他與十三家七十二營八十一路反王交情不淺,莫不是他?”
秦先聞之色變,駭道:“若是他,房縣危矣!此人雖是江湖人物,卻極能用兵,手下兄弟個個有手段,他若起事,必與張獻忠、羅汝才二賊合謀,我們不如閉門不戰,等待救兵方為上策。”
二人議定,果然命令四門緊閉,派人急往竹山、保康兩縣搬取救兵。
唐海令梟龍、阿拉太各留兩千人馬圍城,令夜間舉起篝火,製造嘈雜響聲,做出士兵雲集假象,若見有援軍趕來,不與交戰,拔寨遠遁。唐海安頓完畢,親率眾將帶領大隊人馬星夜兼程趕往保康城外埋伏。待到天明之後,果見保康城門大開,一隊約兩千人的軍隊急忙朝城外開去。隔了半個時辰,估計出城官軍已經走遠,唐海令各軍突圍保康縣城,縣城守敵一見大驚,慌忙要關城門,這時城內一片火起,唐喜、斯仁、世安、林源、魯奇五將率二十人一齊衝殺,西門守城軍士來不及關城門,就已經被唐喜等人衝亂,唐海大軍趁機殺進城內。
保康城守軍本來只有四千,又被調出二千,可以算是一座空城了,再加上明廷士兵素來得不到糧餉,都不願拼死作戰,見唐海大軍殺來,早就各自逃命去了。
唐海大軍攻破縣衙,活捉了贊畫都司李文浩、縣令全偉、縣丞劉贊、縣尉伍忠國等一班官員,又擒獲了大地主張天功、孟鐵、牛虎等一群鄉紳惡霸。唐海命押來七人,在縣衙外擊鼓聚眾,公開斬殺祭旗。而後給榜撫慰,開倉放糧,又收繳兵器三千、火器百餘、馬匹五百、攻城器械若干、糧食數千石、黃金白銀五萬兩,募得新兵五百編入中軍。
唐海命眾將、士兵在城內四門附近紮營休憩,次日凌晨趁百姓熟睡之際開啟城門悄悄撤離。
大軍晝宿夜行,走了四日到達商洛山密林無人區,此時梟龍和阿拉太也領兵趕到,唐海令前軍駐紮於熊耳山,後軍駐紮於野人溝,自己率中軍在顯神寨安營,傳下軍令命各部隱秘修整,加緊操練。又派王鳳、王雨差人散落在洛陽、南陽、襄陽、房縣等各處打探官軍動向。
3
崇禎十年,熊文燦受命總理直棣、山西、河南、陝西、湖廣、四川軍務,經過幾番苦戰,李自成敗潰於潼關,張獻忠投降於谷城,羅汝才受撫於房縣,金戈入庫,馬放南山,熊文燦屢受皇帝嘉獎,正在襄陽享受太平天下。
左良玉探得房縣、保康危急,匆忙拜見,急道:“張獻忠、羅汝才並非真降,今果然復反,辜負大人一片慈心,末將不才,願提勁旅取二賊首級來見。”
熊文燦接過左良玉遞來的公文瞟了一眼,漫不經心地道:“區區萬餘流寇何必驚慌,且公文中並非言明是張獻忠和羅汝才的軍士,我有一計可探二人歸順之真假,你速到谷城太平鎮傳我軍令,命張獻忠、羅汝才率軍絞殺圍困房山,攻掠保康之流賊,二人若敢違令,你可圍而剿之,以正國法。”
左良玉道:“請大人許我帥三萬精甲前往。”
熊文燦笑道:“左將軍威猛一世,今日怎的如此膽小了,此二人僅有區區一萬多老弱殘兵,何須興師動眾。”
左良玉道:“我聽說每當大人派人前往谷城巡視時,張獻忠匿其勁旅,藏其精甲,展現羸師,虛示府庫,其實張獻忠已有精兵數萬,且與落魄文人徐以顯等人日夜研習兵法,其不反何為?那羅汝才素有奸名,雖然在房縣鄉村耕種稼穡,卻也暗中積蓄實力,正是劉備種菜於許昌也。”
熊文燦疑慮不定,左良玉又道:“據探子報,這夥賊寇從大巴山下來,是要去策應先前歸降的各路反王,此事重大,大人不可不察。”熊文燦聞言慍怒道:“本官好意招降反賊,給以出路,他們竟敢負我?”左良玉道:“流寇素不可信。”熊文燦怒道:“傳令,暗中監視所有歸降之反王,一旦發現可疑之處,一律處斬。另外,你速帶三萬精兵前往谷城、房縣,此事果真是張獻忠、羅汝才所為,準你先斬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