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留給西田的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正面迎敵。這到底是很符合琉球武士一根筋的性格。只不過腹背受敵,而且進攻戚家軍的這一部分,很明顯是無法抵抗戚家軍的攻擊,失敗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到時候又該如何呢?抽調人手再往這個泥潭裡面扔?
就算是真的在往裡添油,到時候又能堅持多長時間?
再敗退,再添油麼?
西田雖然不算是精明,是沒有做任何的試探,就已經是派人進攻戚家軍。但是倒也不算蠢到還會一錯再錯。
所以這第一個選擇,看起來自然是有些愚蠢。
可是這第二個選擇,卻是丟下這跟戚家軍攪在一起的倭寇,然後率領著自己的手下是從這牡丹山是撤退下去。
可這樣一來的話,這留在這裡的倭寇必然是會被明軍士兵全殲。這些可都是跟著自己的老人。
而且更讓西田投鼠忌器的是,這小西行長可是下了死命令的,如果要是丟了這裡的陣地,自己回去可是要切腹謝罪的啊。
雖然號稱武士,但是西田卻還是不願意就這麼死。而且還背上這種丟棄陣地的罪名。
這讓西田想撤卻又不敢撤退,無奈之下,西田只好是命令自己計程車兵們堅守陣地。
而就在西田猶豫不決的時候,高函所率領的遼東鐵騎已經是衝了上來了。
再無其他辦法的西田,只好是揮舞著手中的武士刀,命令著自己的手下們迎敵。
如果說戚家軍是鐵板一塊的話,那麼遼東鐵騎更像是滾燙的熱水。雖然遠沒有傷亡比例遠比戚家軍高,但是遼東鐵騎計程車兵們,卻是有一點是戚家軍所不能夠比擬的。
那就是戰鬥熱情。
如果說戚家軍是老農收割稻草一樣的恬靜自然,那麼遼東鐵騎,就是如同炙熱的岩漿,將所有阻攔在自己面前的敵人全部吞噬。
雖然倭寇方面的刀刃終於也能見血,但是流淌更多的,卻還是倭寇方面的血。
這更是讓西田有了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同樣的,率領著遼東鐵騎的高函,此時此刻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只是不同的是,高函內心之中更多的卻還是震撼。
因為自從高函下達了一個衝鋒命令之後,遼東鐵騎就是勇往直前。甚至是連高函自己都覺得當前的戰況很是艱難,說不定前線計程車兵們會有情緒。
甚至高函都準備好說辭和獎懲措施了。
但是遼東鐵騎計程車兵們卻是並沒有半點的後退,甚至連畏縮的舉動都沒有,依舊是頂著倭寇的火銃攻擊勇往直前,這讓高函自己都有些想不到,更是做不到。
高函雖然官職不大,但是正因為是一線帶兵的將領,高函更是明白,想要訓練出來這樣一直悍不畏死的虎狼之師是有多麼的困哪。
甚至,高函都有些懷疑,這些人是不是都是李如松從小圈養出來的私兵,不然的話,為何會如此的悍不畏死。
不過詫異歸詫異,但是高函卻還是很佩服的,因為遼東鐵騎計程車兵們是勢如破竹,將阻擋在前面的倭寇是一路斬殺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