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講完故事後拂袖而去,留下眾人在原地深思。35xs製假販假倒黴的是國家和百姓,國家少徵收了稅,百姓損失了錢財,這對於任何一個王朝來說都如同潰堤之蟻,是絕對明令禁止的行為。以前由於冶煉和鑄造工藝落後,中央王朝並不能杜絕紋銀摻假的情況,甚至有些不法商人會兌換銅錢進行熔鍊,鑄造成銅器後再高價轉賣。如今得益於火器研發和修建跨河大橋,明朝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技術儲備,加上發展市場經濟的自身需要,印發新幣已成為時代的趨勢。
有明一代對外貿易幾乎從未中斷,即便嘉靖年間倭寇橫行,但還是有大宗的商品出口到阿拉伯和波斯一帶,再經奧斯曼帝國轉運到歐洲各地。朱由校上臺以後,一方面掃除了東南沿海的威脅,保證航運的暢通;另一方面鼓勵發展手工業,增加出口的數量。
經過多年的經營,現如今朝廷每年徵收的商業稅多達四百萬兩白銀,加上進出口的關稅和貿易利潤,還有農業稅、礦稅、鹽稅等傳統歲入,加起來接近一千六百萬兩白銀。這些銀兩已經完全可以保證大明公司的高速運轉,但相較於整個國內的生產總值,其實連十分之一都達不到。
根據黃仁宇著的《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一文,還有其他一些學者的論文,我們可以知道明朝的稅收比例是很低的,也就是說這一千六百萬兩白銀的稅賦背後有接近一億兩白銀的產值。35xs如此龐大的白銀流通基數,一旦換成銀元后不但將大大提高貨幣的流通速度,而且還會提升朝廷動員帝國資源的能力。當然了有很多人肯定會懷疑明朝賦稅比例偏低的事實,在這裡不妨贅言幾句。
要說研究明朝的權威著作當屬官方編寫的正史,但因《明史》是滿清人的傑作,裡面有很多不足信的地方,所以人們更願意翻看實錄來取證。不過《明史》對賦稅的記載非常詳細,可以作為參考。
洪武二十六年,夏稅,米麥四百七十一萬七千餘石,錢鈔三萬九千餘錠,絹二十八萬八千餘匹秋糧,米二千四百七十二萬九千餘石,錢鈔五千餘錠。
永樂中,天下本色稅糧三千餘萬石,絲鈔等二千餘萬。
嘉靖二年,御史黎貫言“國初夏秋二稅,麥四百七十餘萬石,今少九萬米二千四百七十餘萬石,今少二百五十餘萬。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內官之眾,軍士之增,悉取給其中。賦入則日損,支費則日加。”
萬曆時,夏稅,米麥總四百六十萬五千餘石,鈔五萬七千九百餘錠,絹二十萬六千餘匹秋糧,米總二千二百三萬三千餘石。35xs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有明一代農業稅自始至終的變化不大,考慮到人口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因素,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明朝的稅賦其實是不斷在減少。至於商業稅,萬曆、天啟想恢復礦稅就被罵的一無是處,倒是一月皇帝和亡國之君被東林吹上了天,其中的玄妙眾人自明。
那麼問題就來了,明朝的賦稅低為何末年還會有農民起義?作者認為起義的原始動力是為了活下去。由於小冰川氣候的影響中原地區的農業普遍減產,甘肅、陝西等地甚至顆粒無收,即便朝廷不向他們追加三餉,大量的流民得不到朝廷賑濟還是會生變故,而此時明朝已經在遼東苦苦支撐,孫承宗甚至想把堡壘一直修到遼東腹地,從軍事上來講這是對付八旗勁旅的最佳選擇,怎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朋友們會反問為什麼明朝末年不能有效的賑濟災民,這得從公務員編制和稅收制度說起。有明一代為了縮減政府開支,官吏的數量始終維持在一個相當低的比例內,三楊時期雖有所增加,但文官總數也僅有兩萬左右,吏員的總數約為五萬,如果再扣除供職于軍中的文吏,真正管理地方的公務員不會超過六萬人。
我們可以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把明朝的管理體系再形象一點。傳統的明朝一般指兩京一十三省,共約一千四百個縣,去掉宣慰司、都司後,做少也還有一千一百個。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則,六萬人分散開來每個縣也只不到五十五人。這麼點人要要負責稅收、審判、治安、交通、教育、公共工程和社會賑濟等工作,即便放到資訊時代也做不到啊!事實上,這些人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在縣衙當差。
如此就引發了伴隨明朝的兩個矛盾,一是貪汙屢禁不止,二是朝廷對社會的控制力不足。說到這裡朋友們已經憤怒的拿起了西瓜刀,誓要將小弟摁在地上問問錦衣衛、東西廠是何許機構。誠然這些暴力機關都是維護皇權的工具,歷朝歷代又何曾缺失過,當今世界最著名的軍情五處、中央情報局、摩薩德、克格勃等機構難不成是賣早點的?況且詔獄裡關著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正是這些人把持了社會上的主要財富和輿論,他們橫在朝廷和百姓之間,欺上瞞下聚斂利益,最終導致國弱民窮逐漸走向了滅亡。
基於這個判斷,朱由校在財政好轉的同時不斷擴充地方官吏的編制,沒有足夠的人才來共同管理國家是不行的。若繼續像以前那樣奉行市場原教旨主義,那麼商業的繁榮不但不會增加朝廷的收入,反而會滋生另一個東林黨掣肘朝廷的各項政令,這也是為何崇禎皇帝抱著一座金山卻無法向商人們多徵到一兩賦稅的原因。
在如今的形勢下,朱由校有絕對的把握控制社會的主要資源,一是新軍已經全部改編完成,他可以物理超度一切敵人;二是義務教育普及後,官僚集團中每年要吸納大量的寒門子弟,朱由校不僅與他們在政策上有天然的默契,還可以引導社會輿論的方向;三是他牢牢的控制著對外貿易,所有出口的貨物都要由織造局、華遠貿易公司經手,待海關盤查後才能裝船出海,最後在馬六甲海峽的新港換成官船再運至目的地。四是朝廷設立的錢莊和糧倉遍佈全國,統一規定各省的糧食價格,避免商人利用價格波動剝削農民。另外朝廷還出臺了多組優惠政策,明裡暗裡的擠壓私人錢莊,開始為全面取締私人錢莊做初步的嘗試,繼而強制推動新幣改革,將全國的財物集中到朝廷手裡。
當然,若想讓周邊藩屬和歐洲那些貿易國也使用明朝的貨幣,前提是經濟上和軍事上的絕對壓制。為此,朱由校在不斷控制馬六甲海峽的同時,也再次向西域派出龐大的建設兵團為絲綢之路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