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4.農夫與蛇

日本人生性極其好鬥而又非常溫和,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

——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在中國古代的史書中對日本的評價非常低,其中清世祖玄燁說日本人是“反覆無常其人卑賤”之徒,將日本稱之為“倭子國”,從中可以看出滿清對日本的態度。不過日本雖然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但還是藉助幾次工業革命找到了民族發展的出路,這裡我們稍作回顧。

日本的第一次發展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那時唐朝正在對高句麗發起第四次攻擊,初生牛犢的日本自以為天下無敵,派出四萬二千人乘坐一千餘艘戰船支援百濟,與唐軍在白江口展開激烈的海戰,結果唐軍以少勝多,不僅全部焚燬日本的船隻,還徹底扼殺了日本想吞併朝鮮半島的念頭。戰後日本舉國驚悚,天智天皇深恐唐軍進攻本土,不惜耗費巨資修築了四道防線,此後又向唐朝臣服,開始以唐朝為師,陸續派出大量的遣唐使到中原學習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史稱大化革新。

這一時期出現一個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就是我們熟知的鑑真大師,他六次東渡日本,當地民眾尊稱為“傳燈大法師”,日本皇家更是任命他為“大僧都”,統領當地所有的僧尼。

經歷大化改新以後,日本開始進入封建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口劇增,但是走向文明的日本人卻並沒有突破狹隘的思維模式,一直對老師的家產念念不忘。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隨即派出大軍侵略朝鮮,宅男萬曆雖然不愛上朝,但是對日本的狼子野心還是非常清楚的,也派出李如柏等名將前往朝鮮半島。由於雙方國力懸殊,很快小西行長等人就敗下陣來,失敗後的豐臣秀吉雖然鬱鬱而終,但他的野心卻被延續下去。

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出現了所謂的“海外雄飛論”,從不同的角度論述對外擴張主義,將矛頭指向朝鮮和中國,這正是日本“大陸政策”的思想基礎。這裡面的代表人物是日本所謂的經世家佐藤信淵,他在《宇內混同秘策》中為近代日本****構建了一副侵略中國的藍圖,具體如下:

一、征服中國必先攻略滿洲。佐藤信淵認為日本進攻中國最容易的地方就是滿洲,因為滿洲的物產風貌和日本相似,而且距離較近。

二、攻略滿洲後南北對攻。在佐藤信淵看來,得到滿洲後要繼續襲擾河北、山東等地,奪取臺灣後要進攻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等到時機成熟以後,由天皇御駕親征,從山海關進入中原地區,先攻北京,再下江南,最後佔領應天(南京)後將其作為皇宮之所在,繼續成為中國的統治者。

三、征服中國後,則東南亞、印度地區唾手可得。

在我們看來佐藤信淵就是個變態,可是當整個日本民族都是變態時就要小心提防了。佐藤信淵生於1769年,此時日本受到西方帝國主義工業文明和武力征服的衝擊,自上而下的發起了****的明治維新改革運動,可以說佐藤信淵的觀念代表了日本的大多數。

《宇內混同秘策》的內容被寫入了士兵手冊,只要進入中國境內的日本軍人都要認真閱讀,他們在伊藤博文、東條英機、小磯國昭等戰爭狂人的帶領下給善良的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苦難。可是戰敗後的日本戰犯並沒有得到正義的審判,甚至把這些殺人犯奉為民族英雄供在靖國神社,直到今天安倍政府還是試圖修改憲法,以求恢復****的道路,其司馬昭之心不可不慎。

言歸正傳,天啟五年日本早已進入江戶時代,幕府由德川秀忠和其長子德川家光共同把持,希望透過二元政治將世襲制度固定下來。為此他對內消滅豐臣族人,逼迫後水尾天皇娶自己的女兒和子為妃,並於1623年生下興子公主。第二年和子進位為中宮,在德川秀忠的協助下控制朝廷,幕府正式成為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對外驅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傳教士,血腥鎮壓九州島內的天主教徒,島原藩主松倉重政甚至屠殺了眾多傳教士和西洋商人,激起了嚴重的社會矛盾和民族仇恨。

為了聯合歐洲各國,朱由校命鄭芝龍、熊文燦派艦船將那些逃命的傳教士和商人接到國內,暫時安排到上海自貿區居住。對於明朝的善意,這些人自是感激涕零,紛紛籌集銀兩交給葡萄牙大使馬士加路,希望透過他賄賂南京的官員,允許他們在明朝境內傳教和經商。

“感謝大明皇帝的寬仁,主會保佑他的。”

對於馬士加路的賄賂,南居益當然來者不拒,因為朱由校曾告訴他可以接受洋人的饋贈,但不允許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過對於他的無稽之談,南居益甚覺好笑,暗道倭人屠殺傳教士的時候你們的上帝在哪裡?要不然小皇帝另有打算,估計你們這些人早就見上帝去了!

“吾皇聖明,知道你們歷經艱難險阻才來到東方,此時若空手回去未免過於狼狽,因為恩准你們可以在上海一帶經商,但是我朝信仰儒、釋、道的學說,你要約束好自己的部下,不要誤導大明的子民。另外我朝雖然多次打敗倭國,但眼下內地還在推行新政,無暇為你們主持公道,希望你們好自為之。”

南居益這話明著是關心他們的境遇,實則譏諷洋人本事不濟,連明朝的手下敗將都打不過,還想在這裡散播宗教迷信,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馬士加路常年在明朝沿海活動,漢語說的比母語還要順溜,自然聽得出南居益的諷刺挖苦,滿臉賠笑的說道:

“小小倭國,起於尾長,自然不能與天朝相提並論。在本使看來,倭國的真正英雄是織田信長,那個豐臣秀吉和如今的德川秀忠都是篡位者,應該受到上帝的懲罰。本使已經將這裡的情況彙報給我們的國王,計劃聯合西班牙、英格蘭、荷蘭的艦隊回到長崎,透過武力奪回通商的權利。”

對於馬士加路的反擊,南居益驚訝的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此人竟然對日本的歷史如此清晰,那麼明朝的情況想必他也知曉不少。更可怕的是葡萄牙竟然要聯合歐洲國家攻擊日本,這對於明朝的落日行動不是什麼好事。為此他決定忽悠一番,故意長嘆一口氣後說道:

“本督聽說貴使在倭國的內亂中損失慘重,光貨船就被扣押了七艘,想必這個時候債主已經踏破門檻了。不過生氣歸生氣,千萬別把性命也搭進去,目前江戶幕府擁有十二萬陸軍和七萬海軍,你們的聯軍確定能打敗他們?如果此戰失利,你的國王會如何處置你?”

南居益故意誇大日本的實力,馬士加路信以為真暗自替自己捏了把汗。自從他混上葡萄牙駐華大使的官職後,早已在兩國的貿易中賺的盆滿缽滿,可惜他貪心不足,非要和地方大名走私軍火,被德川秀忠發現後果斷的沒收了他的貨船,不但這些年的積蓄血本無歸,還欠下了鉅額的高利貸。

為了追回自己的損失,他謊稱日本蔑視葡萄牙的國威,無端驅趕商人,屠殺傳教士,想透過政府的干預彌補自己的過錯。

“此次四國聯軍共有戰船六十餘艘,海軍七千多人,我們將直接從江戶登陸,除了懲罰那些罪惡的魔鬼,還要他們開放通商港口,保證商人的權益。如果貴國能夠施以援手,我們將按照利益均沾的協定共同享受在日本的待遇,而且總督大人也會額外得到一份豐厚的回報。”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商人的貪婪正是大航海時代的最原始動力。馬士加路雖然是政府的官吏,但骨子裡卻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在他眼裡沒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當然這是文化差異所致,他顯然不太瞭解中華民族的傲骨。很多人或身居高位,或治理一方,每年經手的銀子上百萬兩,可他們手上有錢心裡卻無錢,信奉的是忠君愛國,兩袖清風,把名節看的比生命還重要,更何況這些腐臭的黃白之物。

古往今來富可敵國的大商人不勝列舉,他們的一生雖然窮奢極欲,但最終還是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反倒是孔子、顏回這種窮苦的書生,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終流芳百世,成為歷代帝王之師,天下學子的楷模。

兩人話不投機,各自找了託詞散去。按照朱由校的授意,洪承疇和南居益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以觀察國的身份密切關注雙方的戰術佈置和作戰實力。同時販賣兩邊的情報,兜售軍火等物資,讓明朝這個漁翁在鷸蚌相爭的遊戲中獲得足夠多的利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