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64.請君入甕 (1 / 2)

翌日晌午朱由校正在與兩位美人剪窗花玩,王安來報說是孫承宗和熊廷弼求見。此時還在春節假期之內,朱由校本打算清閒幾日,可恩師與太國丈到訪,這個面子是必須要給足的,何況他們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寒暄過後,孫承宗開門見山的說道:

“聖上,義州一戰皇太極麾下的八旗兵盡數被殲,建州女真已如過街老鼠,再也不能禍亂遼東。只是皇太極等人一直沒有蹤跡,老臣近日得知他們已經逃往羅剎境內,如何處置還請示下。”

說話期間早有侍女將飯菜端到桌上,兩人見還是四菜一湯,相視不語。扣月平時雖乖張跋扈,但當著祖父的面還是有所收斂,趁機說道:

“尚書大人與爺爺不必覺得奇怪,宮中從來都是如此,並非有意為之。”

四菜一湯是朱由校日常飲食的標配,相較於慈禧太后一頓飯幾百道菜的排場的確寒酸了許多,不過他天生就是個勞碌的命,並不在意這些物質方面的享樂。眼下新政還需要投入鉅額的資金,需儘量節約每一文錢用於民生和科技,只要大明王朝蒸蒸日上,自己的得失也就無足輕重了。

一陣感慨後,熊廷弼嘆息道:

“陛下厲行節儉讓臣自慚形穢,原來這幾年內務府的撥款都是後宮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朱由校對這些倒是並不在意,畢竟簡樸慣了,轉而說道:

“建虜多次出爾反爾,在遼東已經失去了人心,為防其死灰復燃,犁庭的政策不能停,誰要是同情他們就是民族的叛徒,一律同罪處置。

至於皇太極北遁並不意外,畢竟他也算一代梟雄,怎能甘心躲到深山老林裡苟延殘喘。只是他對關外的情形瞭解太多,一旦捲土重來勢必會生靈塗炭。有鑑於此朕決定釋放一批被俘的羅剎將領,同時派出使者到莫斯科,一來說服他們聯手剿滅北疆的準格爾部,二來可以打探皇太極的下落。”

孫承宗聽出皇帝有繼續打仗的意思,不無謹慎的說道:

“聖上目光長遠,老臣欽佩萬分,聽說準格爾汗國的首領綽羅斯趁喀爾喀部東征之際吞併了他們的領地,實力已經不容小覷,目前西域已經形成東察哈臺汗國、準格爾汗國和葉爾羌汗國三足鼎立的局面。

不過北疆距我朝腹地有三千餘里,準格爾汗國又多次派遣使者入京朝貢,倘若揮師西進一者出師無名,二者勞師以遠,此乃兵法大忌。老臣建議採用成祖皇帝對蒙古各部的分化策略,維持西域相對穩定的局面。”

《孔子家語》中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孫承宗的話雖然與朱由校的意圖相悖,但還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他並沒有感到不自在,反而笑著說道:

“師傅的見解總是能讓朕受益匪淺,能有名師輔佐就如有一面鏡子。朕曾推演過西征的程序,若是綽羅斯不與我軍交戰,而是利用廣袤的戈壁、沙漠進行周旋,那麼我軍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遇,拖久了士氣低迷,軍心生變,很有可能會是一場潰敗。如此一來不但明朝的國威受損,朕要西域設定都護府的計劃也會擱淺。”

這本是一場家宴,三人卻探討起了軍國政事,坐在一旁的張嫣和扣月甚覺尷尬。明朝太祖的遺訓是後宮不得干政,兩人幾次藉故離去都被朱由校攔住,只好忙著給皇帝倒酒夾菜。

張嫣太瞭解朱由校了,心知這是要借兩位大人的嘴遊說自己,一旦與羅剎結盟,將來他勢必會御駕親征,想到這裡不免黯然傷神。

熊廷弼作為遼瀋總督,深知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韃靼、瓦剌、建虜都曾是明朝的大敵。如今準格爾的綽羅斯不但吞併了喀爾喀部的領地,還在衛拉特與其他汗國、部落會盟,制定了《蒙古衛拉特法典》,共同抵禦羅剎和哥薩克的入侵和同化,其威脅不遜於隋唐時期的高句麗。

“聖上,綽羅斯雖然有吞天的野心,但畢竟還是一個小小的部落,即便想控制天山南北也需要幾十年。何況他們的目標是防範西邊的羅剎人和奧斯曼人,臣也認為暫時不應主動開戰,而是一面與他們修好,一面將歸附的察哈爾、插漢、朵顏等蒙古部落與漢人一同遷回草原,以此作為草原上的屏障抵擋準格爾部的擴張。”

朱由校心想熊蠻子的計策好不糊塗,牧民內遷本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如今卻要放虎歸山,這不是在自己的頭頂上懸把刀子嘛!礙於老丈人的面子,他也不好直接反駁,只能轉移話題說道:

“朕決定在關外設定新的布政使司和都司,熊總督還要多留意賢能之人,不論他們的出身如何,只要肯為這個民族效力,朕都會不計前嫌。另外朝廷已封布揚古為龍虎大將軍,遷徙三萬戶珠舍裡、訥殷兩地的女真人至鴨綠江一帶,這樣一來關外就只有漢人了,你可放開手腳去開墾那片肥沃的黑土地。

至於漠北草原,朕決定戰後讓盧象升去一趟宣府,協助宣大總督董漢儒招募關中義士組建秦兵,同時遷徙十萬西南少民至河套一帶,設定州縣,與喀爾喀部共同開發塞上江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