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0.以直報怨 (2 / 2)

戚興國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四子,與兩位兄長都曾在錦衣衛當差,可謂世代忠良,正氣凜然。聽得朱夔元的誇獎並未當回事,謙虛的問道:

“總督大人謬讚,卑職才疏學淺正好有事相求。昔日在宮中當值時,聖上曾問及‘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該如何作解,請大人不吝賜教。”

朱夔元聞聽是小皇帝的疑惑,自然不敢怠慢。他本是武舉出身,但在朝中廣交鴻儒博學,也稱得上是滿腹經綸。這“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出自《老子》六十三章,說君子要以德報怨,但《論語•憲問》卻有不同的看法,孔子認為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所以認為應當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對於兩位學派大家的不同觀點,朱夔元也不敢輕易下結論,只說了些老生常談的話。戚興國聽來甚覺無趣,自然也不再問下去,轉而說道:

“這龍場本是我朝一位聖賢悟道的地方,王門子弟遍佈天下,聖上口諭諸位將軍需在此地焚香叩拜,併為文成公修建祠堂以便後人四時供奉。欽此!”

說完戚興國繼續押送囚車前往藺州,只留下朱夔元、王三善站在原地呆望。兩人回過神來才想起叩頭領旨,暗歎小皇帝的心思高深莫測,這個疑惑的答案就在王陽明的心學當中,如此安排多半是要抬高王門的地位。

有了這次教訓,進入水西境內后王三善處處小心謹慎,安邦彥見偷襲不成只能圍著五峰山與官軍打游擊。不過好景不長,奢崇明父子在藺州被凌遲處決的訊息散開後,身邊不斷有人逃跑,王三善很快便探知到安邦彥的具體位置。根據商議,朱夔元率大軍圍困賊首,王三善則到水西王宮宣讀聖旨。

前文提過,左戰為了保護中華文明的多樣性,決心保留水西部落,允許水西少主安位繼續做宣慰使,但不得擁有武裝力量,王宮的護衛和當地的治安全部由貴州布政使負責。同時將鴨池河以東的六目收歸朝廷管理,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土司擁兵自重的可能性。

王三善兵不血刃的處理了水西的問題,朱夔元卻吃盡了安邦彥的苦頭。雖然經過多日的勸降水西兵已逃走大半,但是安邦彥這個山大王卻當的逍遙快活,他利用官軍不善山地作戰的短板,依託地形不斷在大山內周旋,搞得朱夔元暈頭轉向。

朱夔元心想玩了一輩子鷹,竟然被鷹給啄瞎了眼,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忽聽到廣西總兵侯良柱率狼兵馳援,當即命他從桃經壩偷襲安邦彥的後軍,自己則親自擂鼓指揮大軍正面衝擊賊陣。兩軍混戰數日,安邦彥及其親信終因寡不敵眾被生擒於馬上。

本著首惡必辦的原則,安邦彥在水西城內被凌遲處死,和奢崇明父子一樣傳首四省以示警戒,至此奢安之亂終於平息。有了西南的教訓,其他地方再推行新政就順利多了,加上魏進忠的東廠一向嚴於律人,不但嚴苛的監督推行的時效,還順帶剷除了底層的東林餘孽,聚斂了大量的財富。

看著他呈上來的資產清單,左戰笑容可掬的說道:

“進忠的表現讓朕刮目相看,你不但忠心可嘉,還是位賢能之人,把你放在東廠真是屈才了。”

魏進忠聽到皇帝的誇獎,內心歡喜,忙不迭的恭維道:

“這都是萬歲爺的雄才大略,奴才不過是打打下手罷了。”

左戰見他如此謙遜,知道這個狼崽子已經離不開自己了。雖然此人歷史上臭名昭著,但對於社稷還是有功的,決定順應歷史給他賜名改叫魏忠賢。皇帝賜名可是天大的榮寵,就像當初他賜猛如虎為明有士一樣,名字的本身就是一道帝王的光環。

魏忠賢如同中了六合彩頭獎,激動的叩頭謝恩,深知這是一道護身符,以後就不用擔心東林黨秋後算賬了,一連磕了十幾個頭才說道:

“奴才謝主子萬歲爺天恩,這輩子就是當牛做馬也報答不了主子恩德的萬一,來世還要給主子當奴才,繼續追隨聖君。”

歷史上對魏忠賢的褒貶不一,只說他如何篡權亂政破壞東林黨人,卻對他如何維持風雨飄搖的明朝江山隻字不提。其實魏忠賢的能力遠在崇禎手下那批東林黨之上,他擅權的時候不但一直壓著皇太極打,而且他把遼東軍餉攤派到商人頭上,農民至少還有一條活路。

當然歷史的筆桿握在文人的手中,誰迫害他們就會對其進行抹黑。比如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殺功臣是事實,但為什麼不說明白這些人居功自傲,貪汙腐化,欺壓百姓?甚至他們還汙衊朱元璋的長相醜陋,這不是睜著眼說瞎話嘛!朱元璋要是長得醜,當初郭子興會選他當女婿?馬皇后會冒死懷揣熱餅給他續命?人啊,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你可以不說實話,但不能謊話連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