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土司叛亂的訊息很快傳到京師,朝野再次震動。當然這一切都在左戰的意料之中,唯一的疏漏就是沒有制止朱夔元分兵把守,導致奢崇明差點成了氣候,帶來了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他連夜召開軍機會議,與孫承宗、熊廷弼、黃克纘、南居益等人商討對策。
黃克纘身為工部尚書,又與王恭廠的徐光啟、畢懋康一同研製了眾多新式火器,自知土司叛亂成不了氣候,胸有成竹的勸說道:
“改土歸流是一項功在千秋的大計,天下無人不佩服聖上的雄圖大志。永寧土司雖然以此為由起兵反抗,老臣認為這只不過是個引子,他們多半是早有預謀。不過永寧和水西有姻親關係,算得上唇齒相依,聖上應提醒朱總督早作提防,以免他們合兵一處。”
話音剛落,範景文也附和道:
“臣聽聞奢崇明父子率七萬賊兵圍攻成都時,蜀王散盡家產組織鄉勇,效仿聖上披堅執銳登臨城牆指揮作戰,成都百姓無不追隨,說明叛亂不得人心。”
左戰心知大家是在好言安慰,誤以為自己會引咎自責,笑著說道:
“當朕決定推行改土歸流的時候,就料定西南土地藉機生亂。如今永寧的奢崇明率先反叛,貴州水西的安邦彥也會遙相呼應,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朕已提前命戚興國率兩千虎賁前往四川,協助朱夔元他們平叛,不出三個月必將斬下奢崇明和安邦彥的人頭,震懾其他土司。”
孫承宗和熊廷弼早就領教過小皇帝的本事,見怪不怪的說道:
“聖上胸有成竹,老臣佩服萬分。改土歸流以後,不僅消除了西南土司的隱患,還能增強了朝廷的實力,屆時朝廷可以專心對付北方和東南的壓力。”
左戰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算是對他二人的肯定。戰爭永遠只是手段,他要考慮的是戰後如何選派各級官吏,安定當地百姓,恢復生產,不僅要成為朝廷的納稅重地,還要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慶城外,朱夔元居高臨下安營紮寨,正與眾將領商討攻城的方案,傳令兵報告說:
“稟告總督大將軍,錦衣衛千戶戚興國求見。”
朱夔元雖然歷任戶部、兵部尚書,如今又做了四省總督,可謂權傾一時,但比起戚興國他老子來,也只能算個軍事小學生。聽聞後親自到帳外迎接,一邊寒暄一邊引薦各位將領,待施禮過後,戚興國開門見山的說道:
“卑職此番前來有重要軍情向總督大人和各位將軍彙報,據重慶城內的內線密報,叛軍缺糧嚴重,軍心不穩。今夜守將樊龍會親自到城外接應糧草,大人可趁機設伏擒獲此人。”
說完後戚興國抱拳施禮,如同一陣風遁去。
朱夔元望著他的背影,心中感慨真是將門出將子啊,戚少保在天之靈也可瞑目了。若是能迅速的奪回重慶,那麼賊兵將失去屏障,大軍可長驅直入,平叛指日可待,如此一來自己就能功過相抵了。
當晚朱夔元命令羅乾象和他們的部署喬裝成運糧的部隊,自己則埋伏在城外等待樊龍等人上鉤。由於缺糧數日士兵叫苦不迭,永寧兵見到糧船後如同見到蜜餞紛紛撲上前來,並沒有發現異樣。羅乾象等樊龍走進後手起刀落,提著他的人頭喊道:
“叛軍主將已被斬首,爾等速速投降,官軍優待俘虜!”
這些土司兵本是為了混口飯吃才跟著奢崇明父子,平日裡沒少受他們的欺凌盤剝,聽到官軍喊優待俘虜,紛紛扔下武器舉手投降。在他們的指引下,朱夔元趁勢攻進重慶城內,生擒樊龍黨羽數十人。經過嚴刑拷打,威逼利誘,得知奢崇明早已退回永寧,其子奢寅在遵義駐防,與貴州的安邦彥遙相呼應,準備負隅頑抗。
此時羅乾象已經被任命為遊擊,身穿嶄新的軍服出入陣中,永寧降兵見狀更加確信朝廷的政策,紛紛請命到前線勸說手足鄉親歸降,甚至有知情人還將遵義和永寧一帶的佈防圖獻給朱夔元。
這裡簡單說下明朝的軍事指揮機構和軍銜制度,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就拿新中國做比較。皇帝本人是******,御馬監是中央軍委,兵部對應著國防部,五軍都督府分別對應各大戰區。比如左軍都督府統轄浙江都指揮使司、山東都指揮使司、遼東都指揮使司,而中軍都督府無具體的轄區,實際為左、右、前、後四軍都督府的統轄機構,與兵部分別持有金牌,如需調兵先到御馬監換成走馬兵符,在派人去往各地集結軍隊。
軍銜方面,小旗是班長,總旗是排長,再往上依次有千總、守備、指揮僉事、指揮使、遊擊(副軍級)、參將、副將、總兵、提督、總督、都督。崇禎末年因李自成等人跨省作亂,又設定了督師,可以跨戰區指揮圍剿行動。
言歸正傳,朱夔元得到這些佈防圖簡直如虎添翼,即刻命羅乾象為先鋒,秦良玉、馬祥麟為後軍,親率大軍直逼永寧。按照小皇帝的指示,朱夔元命士兵秋毫無犯,深得當地百姓的擁護,紛紛加入到平亂的隊伍中。
如此一來官軍勢如破竹,高歌猛進,很快便到達永寧外圍的土地坎,在那裡與奢寅相遇。由於官軍裝備精良士氣高漲,很多賊兵在家人的勸說下臨陣倒戈,很快奢寅便敗下陣來,受傷後扔下部將一個人逃走。
主將如此士兵更無心戀戰,本著首惡必辦的原則朱夔元下達屠殺令,不接受奢寅親兵的投降,連同永寧城內的守軍幾乎消滅殆盡,剩餘俘虜連他們的同家眷立即遷往重慶和成都。
破曉時分,永寧城內一片靜寂,朱夔元搜遍城內也沒找到奢崇明父子,正準備打會盹,羅乾象帶著幾個鄉民闖了進來。
原來鄉民反映大軍圍城的前一天奢崇明就往南逃走了,根據羅乾象的推斷是去了他的老窩藺州。那裡不僅是奢崇明發跡的地方,而且九鳳樓裡還有他九房姨太太。對於敗軍之將來說,女色是最好的療傷良藥。
此時的明朝在左戰的帶領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好習慣,那就是遇事開會討論,發揮集體的優勢尋求最佳的方案。經過商議,秦良玉認為官軍戰鬥力雖然強勁,但此去藺州山高路遠,叢林中又多沼澤瘴氣,不適合大軍前行。羅乾象也從未去過藺州,對那裡一無所知。
眾人正一籌莫展之時,傳令兵報告說貴州巡撫王三善和戚千戶已經入城。朱夔元等人慌忙整理衣冠準備出門迎接,戚興國早已來到帳門,大聲喊道:
“總督大人及諸位將軍,卑職這個不速之客又來了!”
經過一陣寒暄戚興國接著說道:
“朱夔元、秦良玉、馬祥麟接旨!”
原來左戰考慮到水西部落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決心為中華民族保留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況且明朝初期朱元璋就與奢香夫人達成和解,奢香返回貴州後修建了龍場九驛,為後世所稱頌。如今安邦彥挾持水西少主傭兵叛亂,實在不願水西因此滅國,命令朱夔元等人誅殺奢崇明和安邦彥以後恢復水西原樣,只是解除他們的武裝改由貴州巡撫負責。
待戚興國宣讀完畢後,眾人對小皇帝預判戰局的能力佩服的是五體投地。老道的朱夔元敏銳的發現這道聖旨裡面的問題,說道:
“敢問千戶大人,聖上只對水西做了安排,為何永寧卻隻字不提?”
身為土司官的秦良玉、馬祥麟也帶著同樣的問題看著戚興國和王三善,只聽那嫉惡如仇的王三善說道:
“聖上既然不提,肯定是要將永寧叛賊斬草除根,以儆效尤。本巡撫接到的旨意是在當地設定州縣,安排流官,組織百姓恢復生產,減免賦稅休養生息。秦將軍、馬將軍不必擔憂,有水西為例相信聖上定會善待你們的族人。”
戚興國見這個王三善說話有些衝,擔心他成為第二個馬曄,急忙解釋道:
“秦將軍的夫君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後人,聖上十分仰慕馬援將軍。卑職曾聽聖上偶然間說起要封秦將軍為一品誥命夫人,特賜貞素夫人的封號。令郎馬祥麟為伏波公,世襲二等公。”
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丈夫馬千乘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馬千乘被害後,秦良玉代領夫職,獨自將幼子馬祥麟撫養成才。
公爵是外姓功臣能得到的最高榮譽,歷代也只有跟隨皇帝出生入死的武將才有這個資格。比如朱元璋建國初期只封了六位公爵,朱棣靖難之路千辛萬苦也只有丘福、朱能、張玉和陳亨四人,可見門檻之高。
秦良玉聞聽此話哪敢相信,妙目上揚不怒自威,嚴肅的說道:
“千戶大人勿開玩笑,我家世受皇恩,不敢再有他念。”
那戚興國見眾人質疑,一時也不便多說,畢竟此事只是聽皇帝說過一次,自己已經洩密,轉而指著門外的鄉親們說道:
“朱將軍治兵有方,軍紀嚴明,沿途不拿百姓一針一線,還組織百姓打土司分田地,深得百姓的擁護。如今他們聽聞將軍已經攻陷永寧,簞食壺漿,母送子、妻送夫紛紛要求加入官軍協助平叛。聖上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看來勝負已見分曉。”
眾人早就看到門外的百姓人頭攢動,本以為是戚興國和王三善帶來的難民,經他一說才知道是主動來參軍的,再也無法掩飾驕傲的神情。有當地百姓做嚮導,朱夔元立即發兵藺州,將奢崇明圍了個水洩不通。
城頭之上,奢崇明看著軍容整齊的官軍內心早已絕望,他準備做最後一搏然後逃往水西找安邦彥。於是故作鎮靜的指著下面的羅乾象破口大罵,說他是隻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以圖瓦解官軍計程車氣。
這是典型的強盜邏輯,自己良壞事做盡,反而埋怨別人反抗。對於這種人渣,最好的辦法就是斬草除根,永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