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6.明有其骨 (2 / 2)

此時孫承宗才明白這個學生的意圖,前些日子他送給李邦華一柄承影劍,今天又敲山震虎,這是準備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了。只是這些問題出現在京營,他身為兵部尚書自然難辭其咎,上前請罪說道:

“京營弊端眾多,臣有監管不力的過失,請陛下責罰!”

左戰太瞭解自己的這位恩師了,根本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先是讓他起身答話,又命人給他搬了個凳子坐下,然後才開口說道:

“這些弊端存在很久了,先帝仁慈不忍心處置你們,但今時不同往日,邊患越來越嚴峻。如果軍隊不能保一方安寧,別說老百姓沒好日子過,就是我們也未必能安享富貴。

孫愛卿任職兵部尚書不久,此事與你並無瓜葛,你不必自責。不過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你要嚴格篩選兵部的官吏,徹查京營存在的貪腐、陋習,同時整飭各衛所、班軍、邊防,不但要撤換那些腐敗無能的將領,還要順藤摸瓜搗毀他們的保護傘。”

孫承宗欣然領命,此時南居益還跪在大殿中間等著皇帝的答覆。左戰暗想殺雞儆猴要適可而止,這些問題涉及的王公貴族和朝中大臣太多了,不是一個倉場總督能解決的,拿定主意後說道:

“南愛卿的六項條陳由朕牽頭處理,具體事宜交予孫承宗和李邦華負責。時機成熟後朕會親自到各營巡視,觀摩軍改後的操練情況。”

散朝之後滿朝的大臣抱怨不已,暗惱小皇帝讓他們跪了那麼久,大都一瘸一拐的挪向武英殿和文華殿。其實左戰也明白很多人是無辜的,有明一代以“文死諫、武死戰”為榮,但他們自幼耳濡目染天朝上邦的威嚴與繁華,內心缺乏危機意識,渾然不知什麼是亡國亡家,該給他們提個醒了。

由於左戰親自出馬進行軍改,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誰的後臺能比皇帝還大。等到他的儀仗進入四衛營時,將士們早已摩拳擦掌等待接受天子檢閱。

這是一種新氣象,上至孫承宗、李邦華等兵部大臣,下至曹文詔、黃得功、孫傳庭這些統兵將領都非常重視。尤其孫承宗籌募的新軍和勇衛營,這些將士剛剛經歷了遼東血戰,眼神中透著一股殺氣,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左戰身穿金盔金甲,腰懸太阿寶劍,足蹬汗血寶馬,一襲紅色披風在風中飄揚,宛如天神下凡。等他拍馬從儀仗隊前掠過,將士們看著這位曾帶領他們衝鋒陷陣的少年皇帝,自是由衷的敬佩,萬丈豪情如岩漿迸發,高呼萬歲。

此時他也被這種氣吞四海的場景渲染,心中暗道這才是男子漢該來的地方,於是揮手示意大家安靜。

“勇士們,你們都是大明王朝最勇敢的軍人,也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男人。曾經你們在戰場上視死如歸,用敵人的頭顱和鮮血祭奠那些死去的英靈,也為自己建立了無數的軍功。

朕很想再帶著你們到戰場上廝殺,那裡才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的地方。朕認為戰士就應該倒在衝鋒的路上,與其被時光蹉跎年華,被病魔奪去生命,還不如縱情殺敵,生榮死哀!”

對於小皇帝這種好戰分子,但凡有膽識的男人都喜歡。眾將士心想這是又要準備打仗了,個個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充滿了殺戮的渴望,在孫承宗等人的指揮下瞬間拉開隊形,投入到一場聲勢浩大的演習當中,一時戰鼓擂動,軍號嘹亮,地顫山搖,殺聲震天。

站在觀禮臺上,左戰認真的觀摩著各兵種之間的協同,對將士們的精氣神還是非常滿意的。要知道遼東一戰他們不僅得到了豐厚的獎賞,那些烈士的遺孤還被特招到羽林。尤其是皇帝在慈寧宮贍養烈屬的事蹟在軍中反響強烈,英雄的母親也是英雄們的驕傲。

當然評價一支軍隊戰鬥力是否強悍不能只看意志、勇氣,雖然左戰非常強調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但是他也十分重視武器的優勢,所以他花費重金設立軍事學院和兵工廠,聘用西洋匠人一同研製新式火器,試圖在十年內將京營打造成地表最強的近代陸軍。

當然這次演習也讓左戰發現了一個嚴重的疏漏,戰馬的數量嚴重不足,更別提什麼質量了。要想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團,除了士兵的素質、武器裝備及戰術打法外,戰馬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因素。

我們一直推崇強漢盛唐,但這兩個朝代在建國初期都選擇了向匈奴和突厥妥協,透過和親納貢來實現自身的休養生息。明朝則不同,建國初期神州大地千瘡百孔,比如以繁華著稱的揚州只有十八戶人家,其他地方可見一斑。朱元璋接手這個爛攤子後,一邊恢復國力一邊對外用兵,先是徐達、常遇春北伐,然後藍玉、傅友德、沐英徵西,最後派藍玉討伐北元,在捕魚兒海大獲全勝,打碎了蒙古人心中“四等賤漢”的輕蔑。

其實我們也很幸運,因為新中國在建國初就幹掉了某國率領的十六國聯軍,創歷史記錄的在藏南打了一個大勝仗,珍寶島擊退了歷史上實力最強的北方鄰居,老山一帶又發揚傳統教訓了南邊的猴子。

言歸正傳,明朝初期的騎兵之所以能夠打敗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除了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軍事天才外,他們的戰馬也不遜於蒙古人。比如善於打前鋒的常遇春,他底下的騎兵駕馭的可都是汗血寶馬,那是當初漢王陳友諒花費重金從西域購得,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等到朱棣起兵時,除了大名鼎鼎的朵顏三衛,他的騎兵軍團中還有大量的蒙古人。比如火裡火真在靖難時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同安侯。遷都北京後,朱棣設定了四個苑馬司,建立了無數養馬場。永樂中期戰馬數量有六十多萬匹,到他駕崩時到達驚人的一百五十萬匹。

武器方面也吸取了蒙古騎兵的優點,每名騎士都佩戴弓箭,此外還有一把長柄眉間刀。這種刀總長約一點六米,刀柄足可以用雙手緊握,既能劈砍,又能突刺,實戰中要比其他武器實用。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為了解決戰馬不足的問題,左戰回朝後立即頒佈《軍馬法》,將戰馬也編入花名冊,禁止閹割、宰殺、販賣。同時調撥內銀到西域和歐洲購買優良的種馬,提升戰馬的質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