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大劍> 七章 真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七章 真言 (1 / 2)

臘月二十三清晨早起,紫禁城中氣氛一派莊重,乾清宮外侍衛百官排開長列等候,三大營軍士各選精銳排成方陣,抬著玉帛牛羊、瓜果酒餚等祭祀用品,諸般禮器造型精美,花式卻不多,顯得頗為儉省,常思豪見隆慶還沒露面,想必仍在準備,他本來對祭祀活動毫無興趣,知道時間還早,便和劉金吾打過招呼,直奔西苑三清觀,

安碧薰正打掃院子,瞧見他來,趕忙上前相迎,妙豐在案頭抄經,聽見動靜,也擱下筆走出正殿,見常思豪頭戴黑紗冠,身著大紅雲錦衫,外罩飛雪英雄氅,血紅湖縐裡子被風一打翻揚在外,腥豔豔煞是好看,含笑道:“你這孩子,可又精神了哩,”

常思豪伸臂瞧瞧自己身上,心想縱然我長得再不濟,早上經吟兒和顧姐姐兩番打理,也當有模有樣了,一笑施禮:“真人這些日子過得好麼,孩兒在這兒提前給您拜年了,”妙豐是無肝的老姐妹,他也便以兒輩自稱,

妙豐笑嘆道:“年節好過,平常素日難熬,咳,又老了一歲呢,”說著過來伸手握了常思豪脈門,隔了一隔,放手說道:“好,好,這‘禹王流’你練得很勤啊,淤滯的氣血都已散得乾乾淨淨了,”

常思豪一笑:“說來慚愧,您教這導引之術,我還真沒怎麼去練,只是在逛街的時候玩玩,體悟一二而已,後來偷懶,就不再用意識去控制,都交給腳下了,”

妙豐怔然道:“交給腳下,”

常思豪道:“就是利用走路自然產生的壓力,以腳底為心肺,控制血脈與呼息,讓氣血自去運作,慢慢也就不用意識了……”妙豐打斷道:“你是怎樣以腳底為心肺,”常思豪道:“卻也簡單,邁出一步,腳跟先落地,然後腳掌自然落下,五趾往地上一捻一抓,腳底心就往上縮一下,抬步前邁時放鬆回來,如此一縮一張,就和呼吸差不多,又很像心跳……”

妙豐又打斷道:“這心法……這是誰告訴你的,”常思豪道:“是我自己試出來的,沒人告訴,”妙豐心中暗奇:“這怎麼可能,‘真人之息以踵’的真訣乃是千古不傳之秘,竟被你……”一時呆呆怔住,

所謂真人之息於踵,是記述在莊子內篇中的一句話,原文為:“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看上去像是說上古真人呼吸深沉,僅為一個比喻,其實藏有修行秘要,

踵就是足跟,乃足太陽筋結所在,人老常常會發足跟痛,其實病不在足跟,而在於內部氣血的失調,人體器官互為表裡,內部有病症能體現在外面,同樣的,如果強化了足跟,也就能扭轉體內的局面,但足跟是大筋結,很難深入刺激它,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辦法,

正常人脫掉鞋襪,將大腳趾極力上翹,會在腳底心摸到一根斜向的筋連入腳後跟,每天搓揉這根筋,就像撥動琴絃一樣,能使整個人體像琴身一樣產生迴響和共鳴,此法健身效果宏大,可是人往往不能堅持,於是道門前輩便研究出一個辦法,反其道而行之:不翹腳趾,而是往下扣腳趾,使這根斜筋內收,只要加了這個意識,邁出步子起如雞爪,踏如鴨掌,一縮一放,不但方便,而且效果比每天按摩還好,

武功中要練出丹田勁、內勁,要訣在於提沉二字,這提,除了提肛門、玉枕穴,便是提手心腳心,這一份提沉與喘氣的呼吸不同,但動態類似,且同樣能帶動全身氣血執行,起到的和呼吸是一樣的作用,人性喜好神秘,這法子太過簡單,直露寫來反而容易湮沒,所以莊子並不寫明,而是留下一個“真人之息於踵”的扣子,這樣後人在讀書時納一個悶,慢慢鑽研根由,解出妙要,才能如獲至寶,而且即便師徒心口傳承不幸斷絕,此法也可在有心人間隔代相傳,心性浮躁、心懷惡念之人難以沉心研究,忽略錯過,這秘密也就不會被他們發現,

此時妙豐瞧著常思豪確然不知的樣子,心裡納著悶間,忽又解悟過來:“是了,是了,前輩先賢的秘譜,何嘗不是自身體悟的記錄,後人以書為師,按圖索驥,難免畫虎不類,這孩子卻是著眼自身,全憑身體感覺,反樸歸真,卻正應了先賢之意,”

她這幾句話是自言自語的嘟噥,常思豪並沒聽得太清,道:“我正有問題要請教您,近來我偶爾會有心跳和呼吸都愈來愈慢,有近乎停止的感覺,不過身子倒無不適,不知是何緣故,”

妙豐不答,拉了他進得屋來,帶到真武大帝神像之前說道:“你來磕六個頭,”

常思豪不明其意,但想快過年了,拜神仙也是正常,當下伏身拜了六拜,

妙豐拉了他在一旁落座,道:“呼吸和心跳減慢不算什麼,全部停止而人不死,方為我道門常態,說明你已修行有成,不必擔心,”常思豪大奇:“人哪有不喘氣、不心跳的,”

妙豐淡然一笑,問:“你可有過割破指尖的經驗,”常思豪點頭,小時候四處刨野菜,手尖被劃破是常有的事,卻不知她提這有什麼關係,妙豐道:“指尖被割破後,如果靜心體會,就能感覺到傷口周圍會有小小的‘心跳’,一動一動,”常思豪道:“對對,是有過這感覺,”

妙豐道:“人體是封閉的,為何開啟一個缺口,心臟頻率不變,指尖卻在跳動加壓,你可想過原因,”

常思豪茫然搖頭,

妙豐道:“人們都以為是心臟的跳動將血液壓送往身體各處,其實大謬不然,給血液提供動力的,其實是‘孫絡’,”

常思豪聽劉半庸講過醫學,登時意識到她言中所指,問道:“你指的是身體各處微小的脈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