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半生凝眸> 錢塘故香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錢塘故香痕 (2 / 3)

這趟春遊更篤定她繪製家鄉山水的決心。

她展開半月前所繪的紅梅,其實僅僅描勒,還停在睹梅思人之時。

此時入了仲春若是再畫紅梅那便是不合時節了。柔則操勞家事之餘,便是在想家鄉長卷上該畫什麼。

這一番苦等,是經年累月的守望,凝在筆下,她想將錢塘山水盡收於畫。若他能看見,興許能回家一趟,來陪陪她。

沈用濟未有書信寄來已經逾月,柔則等不住了,她的丈夫在遙遠的都中,不知道缺不缺合身的衣裳,有沒有好好吃飯。她越是細碎的,她越擔心。男子粗心時,竟連吃飯睡覺都不顧了,一味恣意詩書去了。

她步入小院,忙於家事之際,並沒在意到外邊已桃花灼灼,煙柳嫋嫋。家在山水間,風景頗清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她想到當年她為新婦嫁入沈家時,沈用濟許她琴瑟永和鳴,恩愛到白頭。

所以繪鄉里的風土,青山碧水間是家,桃花弱柳是思。於是含淚題詩:“柳下柴門傍水隈,夭桃樹樹又花開,應憐夫婿無歸信,翻畫家山遠寄來。”

柔則託人將《故鄉山水圖》帶到京師,給闊別已久的丈夫沈用濟。

雨灑窗紗溼,紙留故淚痕。舊跡被淚洇得模糊,依稀見得漬痕。

沈用濟見上斑斑的痕跡,為之所動,旋即回到錢塘,遂成美談。

——————————————————

康熙六十一年,錢塘江畔迎春之際,已開始轉暖了,但風中亦有寒涼。綠窗上糊著的茜紗和那栽種滿園的繁花頗為相配,令觀者添詩興。

她的妝奩邊隔著她舊時的詩畫,還有些來往的家書。

朱柔則已是纏綿病榻的花甲老人,但仍是愛詩畫的,即使羸弱得無法下地,也要拿來端詳。

丈夫在外遊歷,將她等女人們留在家裡,如此數年,她早已習慣看著窗外的情景盼著夫君歸來。

雨灑窗紗溼,紙留故淚痕。數十年前的景象慢慢浮現在眼前。

朱柔則自幼待在錢塘的家中,閒時與寒梅彎月作伴,或是提筆作畫,或是練字賦詩。妝鏡臺邊書墨香,但無非是伴著燈燭搖搖下消磨閨閣時光。

不久便到了出閣的日子。夫君沈用濟是錢塘名士,他少年時春風得意,與其弟合刻《荊花集》,因此頗有才名。

柔則記得當年新婚之時,他曾向她許諾相伴直到雪滿頭。她到現在也無法忘記他的神情,他是才子,說這些話的時候卻是拙誠的,幾度因尋不到好詞而沉默了。但她就是被他的誠懇朦朧了雙眼。

他頗有才氣,脫口成章。柔則最喜歡在嗣音軒聽他吟誦詩歌,看少年詩人意氣風發,總有無盡的樂趣。她的詩多是在嗣音軒中寫的,抒發心中的情誼。曾幾何時,柔則與夫君沈用濟和詩梅下,端的是賭書潑茶。直待月上梅梢,醉扶歸。畫與琴的相知,他焚香撫琴,她鋪紙作畫,自是情義心相知。琴瑟和諧,伉儷情深。

一年復一年,她本以為這樣的日子會長久。

那扇未關緊的茜紗窗被風吹開了,柔則忽地想到,此時正值初春,何不帶春山同遊?可惜春山早不在沈家,這家走得走、散得散,她與沈用濟也都是行將就木的老人了。韶光易逝,越回想往事,越是無盡的嘆息。

自古才子愛佳人,婚後不久沈用濟便納妾。

從嫁入沈家她便受婆婆教導,婆婆為人高雅寬和,柔則從她那兒學到許多。操持家務,夙興夜寐是一,妻妾和睦,宅院整肅是二。其人更如名字柔則一般柔順,縱使她心中雖有失落,也仍能做到不妒而慈。

沈用濟的妾名顧春山,這名字極美,顧望春山,春山又可解釋為眉,似是期許夫君愛眉。女子有遠山眉,卻月眉,顧春山的眉自然也很美。她嬌豔可人,就連柔則等女子也傾慕她的容顏。

臘月裡紅梅簇簇,柔則便約春山到河渚觀賞梅花。梅花彷彿因春山而開,只為了仰瞻她的玉容。她的紅妝恰似明麗的春景,人更比花奪目。柔則不勝羨慕,便題了:“相期河渚玩春華,一棹迎風路未賒。樓外有梅三百樹,美人不到不開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