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錦行看著綿延的戰場,心中頓時百感交集。
這是他自出關以來第一次指揮萬人以上規模的大軍正面交戰,
上一次指揮這麼多大軍還是當初在齊國東京城外,
但那次他還只是個隱藏在背後的幕僚而已。
所以,今日的這場仗一旦勝利,便將是他揚名關外的第一場硬仗。
這場仗打到現在,雙方死傷兵士已經超過了兩成,甚至在茲騎兵與一萬有虞人交戰的地方,雙方死傷已經超過了恐怖的三成。
但兩方人馬都沒有出現崩潰的跡象,仍舊膠著在一起互相砍殺著,
就連蕭錦行的內心裡都有些佩服起這些草原上的人來。
關內諸國大戰,一般都會列出各類軍陣,所以一旦兵士死傷超過一成,軍陣也會變的較為混亂。
那些處於軍陣中的兵士往往在前後或者側翼同伴戰死之後需要同時應對來自各個方向的生死壓力,
所以當士兵戰死兩成左右的時候,大多數人便會頂不住壓力而選擇逃跑,從而引發連鎖反應造成全軍潰敗。
但草原上的戰士卻很少會出現這類問題。
因為他們在作戰過程中雖然也會排出戰陣,但不論步戰還是馬戰兩方均會留有一定緩衝的空間用以調整隊形進行二次衝鋒。
產生此舉的原因就是能讓以騎兵為主導的雙方都能夠發揮出騎兵最大的戰鬥力。
在這個過程中,步卒自然要優先考慮騎兵的衝刺空間從而也會產生一定的緩衝距離。
所以這樣作戰造成的結果就是,
看似兩軍廝殺在一起,
但實際上戰鬥的雙方都會在一定的區域內形成一個一對一或者一對二的單獨作戰區域。
如此一來縱然有人戰死也絲毫不會對身旁的同伴造成更大的威脅和心理負擔。
由此也就造成了戰鬥中的兵馬死傷兩三成仍舊不會崩潰的結果。
但死傷兩三成也已經是到了極限,
就算是秦國的鐵血玄甲騎據說也招架不住三四成的死傷而會形成潰敗。
所以蕭錦行看到目前為止心裡產生出陣陣驚異之感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已逐漸明朗化的戰場因為有蘇人援軍的加入又重新恢復了整體上的平衡,
但無論是遠處觀戰的蕭錦行還是在一線衝鋒陷陣的秋茲卻都明白,
此刻看起來的平衡卻是某方潰敗前最後的寧靜。
兩個人都很清楚,但凡是在這種膠著的情況下,往往只要一方出現微小的失誤就會造成結果的天地之別。
現在就要看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將會何時出現了。
只是現在秋茲已經親自上陣,而蕭錦行身旁也只有區區數百人在保護著他的安危。
所以兩方似乎都已經無兵可派,沒有後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廝殺的疆場卻又無計可施。
至少在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的。
秋茲舉起棒斧,一斧劈倒了面前的一名有蘇戰士後,看了看四周笑了起來。
因為秋茲身旁那些連自己都無法率兵戰勝的野人殺起有蘇人來簡直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有蘇人尋常的戰士根本就傷不到那些靈活的野人分毫。
看著面前那些雖然人多但卻節節敗退的有蘇人,秋茲內心裡篤定的感覺得到,今日一戰有虞聯軍必敗無疑。
戰馬嘶鳴,喊殺
震天,綿延的戰場上到處都是騎兵呼喝著來回奔跑以及步卒們三五成群相互廝殺的場面。
但因為野人過於強悍的戰力,所以直到接近黃昏時,有虞人和有蘇人的聯軍已經露出了敗相。
“你如果不是個瘋子,該鳴金了吧。”
已經渾身上下都浸染著血漬的秋茲望著遠處有虞聯軍的中軍方向口中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