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無援的張根噠把心一橫,腦海中急速調動剛才趙守時給自己發的那一連串文字。
試探的問道:“江總,我這裡有個想法,就是不知道是否有做成節目的價值。要是諸位領導有興趣,我就說說?”
“說,當然得說。我們今天本來就是暢所欲言嘛,不要怕說的不對,咱們這麼多人,可以集思廣益嘛。”江澈擺手示意支援。神情歡欣的他倚靠著座椅,顯得放鬆許多。
張根噠腦子裡有無數想說的話,只不過這些都是趙守時強加給他的。想要轉變成自己的語言的他不敢說的太快。
不疾不徐的他開始娓娓道來:“我要說的這個創意可能有些異類,希望大家先聽我說完。這個創意來自一位朋友的真實體驗,跟《舌尖》類似,同樣是飲食類題材,同樣關注飲食背後的故事。
不同點在於《舌尖》關注的是食材本身的故事,而這個專案的初衷關注的是處理食材的人的故事。這檔節目初步命名為《請給一頓飯》。”
迎著眾人訝異的眼神,早有準備的張根噠輕笑兩聲,然後重重一點頭:“沒錯,如大家所猜測的那般,這就是一檔以【蹭飯】為主線的綜藝節目。我們可以稱之為《蹭飯秀》。
在初步的規劃裡,由兩位常駐嘉賓聯合主持,每期邀請一兩位嘉賓。大家只拿著一雙筷子在街頭穿梭走訪市民。尋找平凡的家庭,與他們一邊吃晚飯一邊分享生活故事。
這不僅僅是一檔綜藝節目,更是一檔紀實的紀錄片。因此,我們不能聘請市民出演,而應該完全真實,親自尋找市民家,按響門鈴。
如果主人家願意邀請我們共進晚餐,我們才進去做客。如果不被允許,那就再找下一家。
當然,總被拒絕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為了降低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我們就需要選擇國民好感度較高的演員、明星或者主持人擔任常駐嘉賓。只有兩個名額的常駐嘉賓,這個人選必須慎之又慎。
這是一檔精品綜藝,不管是製作投入、質量把控還是嘉賓的人選都要從優。我知道這肯定會拉高節目的製作成本,使得回收成本的風險更大,但我相信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風險肯定是有的,可我們又不需要獨自承擔,我們可以找其他有興趣的合作伙伴參與進來。大家聯和製作、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我們想把《請給一頓飯》做成一檔像晚飯一樣充滿著飯味、人情味的節目。希望《請給一頓飯》能成為一檔幫助家人感情昇華,消除隔閡、分享各自心情與故事,繼而使得大家能夠互相體諒,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的節目。”
“初步計劃就是這樣,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大家能夠不吝斧正。”為自己的發言做結束語的張根噠直接坐下。
有道是一鼓作氣勢如虎,二鼓做氣猛如狼,三鼓作氣不如熊。
原本就是強撐的張根噠在坐下的這一刻,渾身放鬆。一股疲憊之意瞬間襲來,再加上發涼的脊背,使得他渾身無力,心中忐忑的他只得緊咬內唇提神。
一旁的趙守時對張根噠的表現非常罵滿意,暗中點頭表示讚許。這讓張根噠長吁一口氣,沒了後顧之憂的他振奮了許多。
《請給一頓飯》的模式其實並不陌生。
年前,趙守時與裴幼清去沈#陽幫助韓君進行前妻攻略時,選擇的第一關是陳慧敏的父母。而接近兩位老人的策略就是《請給一頓飯》的模式。
當時經歷了不少的波折,這個計劃也不算太成功。但這次經歷卻深深的印在裴幼清的腦海中。
後來的她多次與趙守時進行探討,頭腦風暴下終於碰撞出這個節目的雛形。再之後,裴幼清就將這個想法交給蘇寧找人填補細節。
直到前段時間間,這檔節目的初始版本新鮮出爐。
趙守時原本是打算親自做這個專案的彙報工作,他自信只要自己開口,那這個專案基本可以推行下去。
畢竟《舌尖》、《餘歡水》的成功經驗還歷歷在目呢。
真正讓趙守時改變主意的是江澈在介紹董恩時說的那句‘內容總監’、‘電影電視專家’。
當時的趙守時就猜測董恩入職紫禁城以後,還是會從事老本行。
再加上趙守時基本確定周芸會將部分權利讓渡出去。目前來說,周芸主管著策劃部、業務部以及客戶部這三個部門。那她很有可能將策劃部讓渡出去。
真正讓趙守時印證這個猜測的是董恩毛遂自薦的闡述自己帶來的一部大製作的投資機會。
說實話,董恩如何,趙守時並不在乎。他真正在乎的是江澈表現出的防備之意。
在趙守時看來,江澈既希望藉助自己在專案開發方面的能力去推動紫禁城影業的更進一步。又忌憚自己的這份能力,怕自己做大,直到將其架空。
是以,董恩就是江澈來找制衡自己的手段。江澈想的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然後他就可客串得利的漁翁。
基本猜得到江澈的想法的趙守時並不準備讓江澈如願。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於是趙守時把張根噠他推出來跟董恩打一次擂臺。
要是張根噠落入下風、、那也正常,畢竟董恩是總監,而張根噠只是副主任。
若是張根噠佔據上風,那更顯他的本事,這是他在以後爭奪製作部主任的寶貴經驗。
抽身事外的趙守時覺得很爽。
置身事內的張根噠覺得很慌。並不知道趙守時計劃的他在得到認可後,這才開始恢復自信與底氣。
暗中狠掐大腿根一下的張根噠時刻準備迎接來自某些人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