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面面相覷,全場鴉雀無聲。
如果我的耳朵沒有出現問題,聽春亭的意思,這被稱為千古奇書的山海經居然是魁首所寫?
而從他口中說出魁首這個稱呼,毫無疑問,所指的一定是關山魁首。
那日在楊廣的衣冠冢之內,凌軒曾對我們說過這山海經的來歷。
凌軒說,在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負責治水。為了治理水患,大禹走遍中原的名山大川窮鄉僻壤,風餐露宿三過家門而不入,歷時十三年,耗盡心血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而在治水的十三年中,大禹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都零散的記錄下來,讓崇伯和夏伯整理之後,著書於世,就是後世流傳千年內容卻多有早佚的山海經。
所以說……
大禹就是關山魁首!?
我看向凌軒,只見他同我一般,滿臉震驚,不似作偽。
看來他也不清楚其中秘辛,在座之中可能只有春亭才能解開我們的疑惑。
春亭並未坐下,提及魁首,他那一貫驕傲的臉上滿是不加隱藏的尊敬。
“正如你們所猜測那般,禹帝正是關山魁首!”
雖然春亭未加猶豫,但從他口中說出了這段上古秘辛,我們卻依然止不住那份震驚。
“凌軒曾經告訴過你們,上古神話有很多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其中不周山就是華夏的祖龍崑崙山,關山魁首是女媧補天之後傳令守護神州之人,而與之相對的弱水千年傳承,所圖謀的就是毀要掉不周山。”
他看著我們,神色間充滿了嚴肅。
“你們就沒有想過,大禹又為何要去治水?”
薛楠在一旁試探性的接過春亭的話,猶豫的問道。
“難道大禹治水並不是因為黃河水患?”
春亭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禹帝確實是因為黃河氾濫才下定決心治理水患,可神州大地初始本是四極祥和,並無水患一說,為何忽然就有了水患?”
聽見他的問題,我們彼此對視,誰也無法給出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答覆。
春亭見我們的樣子,知道我們一時無法適應,他並沒有生氣,而是換了一個問題。
“既然如此,你們可知道禹帝是哪裡人?”
我想了想腦中的記載,試探性的開口回答。
“一般來說,關於大禹故里有三種說法,分別為大禹出自中原、出自東夷、以及出自西戎,隨著一些考古活動遺址的發現,大禹故里出自西戎說漸佔上風。”
春亭點了點頭,看上去很是滿意我的說法,他話鋒一轉,繼續問道。
“西戎又指的是哪裡?”
見春亭沒有反駁,我信心大增,繼續侃侃而談。
“西戎的稱謂最早來自於周代,殷周之際,有鬼戎、餘無之戎等,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的泛稱,周初稱其為‘西土之人’,後指以犬戎為主的西北各少數民族。《尚書·禹貢》曾說:‘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
“是崑崙!”
還沒等我說完,凌軒雙眼一亮,控制不住的大喊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