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型精鐵的出爐,李諒祚決定推遲火炮試射的時間,先鑄造新型的鐵炮,如果真的能夠鑄造成鐵炮的話,這無異於又是一個好訊息,鐵炮的成本可比青銅炮要低得多,而且還更加的耐腐蝕,重量也輕方便運輸……
“快去將鑄炮的模具拿來,我們就在這裡鑄炮,這一爐鐵水應該可以鑄造出兩門鐵炮來。”金伯航對手下的人說道。
在李諒祚等人的注視下,有金伯航親自上手進行澆鑄,對火炮的澆鑄可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在這種原始的條件下,一門火炮的成敗主要決定於兩個細節,第一就是火炮的模具,第二就是火炮的澆鑄;澆鑄時必須使鐵水處於最佳的狀態,而且必須要一次性澆鑄完後,否則這門火炮就廢了。
對於澆鑄火炮金伯航已經十分熟練了,這麼多年火器研技署澆鑄了不下上千門火炮,雖然這些火炮絕大多數都是失敗品,但是金伯航等人已經摸索出了火炮澆鑄成功的方式;澆鑄只是鑄造火炮的第一步。
在澆鑄完成以後,金伯航對李諒祚說道:“陛下,這第一步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是等冷卻以後看看有沒有產生空隙,然後進行打磨……最後在加裝上望山、照門;還要進行大量的試射才能夠保證火炮的質量……”
李諒祚點了點頭說道:“如果這種精鐵可以到話,你一個月能夠造出多少門火炮?”
“如果精鐵供應足夠的話,一個月造出十門應該沒有問題。”
“好,鐵炮先進行試驗,這兩門炮在冷卻以後,要趕緊完工,朕就在這裡等著,與青銅炮一起進行試射。”李諒祚說道。
“陛下,這恐怕需要十幾天的時間。”金伯航向李諒祚說道。
“沒關係朕可以等,正好利用這幾天的時間好好看看這火器研技署……”
在兩門鐵炮製作的期間,李諒祚參觀了火銃的製造廠,火銃的製造已經成流水線作業了,為了解決火銃容易炸膛的問題,雖然火銃選擇的還是用鐵打造,但是打造方式已經完全改變了,現在的火銃是由兩層鐵皮組成的,第一步先將第一層鐵皮捲成鐵管,將縫隙澆鑄打磨,第二步在這層鐵皮的外圍還要在捲上一層鐵皮,然後用鐵水將兩層鐵皮之間的縫隙澆鑄起來,最後再對鐵管的內外進行最後的打磨……
鐵管是火銃最為關鍵的部位,在製成鐵管以後其他的就好說了,這樣的製作方式可是比鑽孔的方式快多了,看著一根根鐵管被捲起來,李諒祚向金伯航問道:“這火銃的產能如何?”
“稟陛下現如今一天能夠作出二十到三十杆火銃,一個月能夠產出一千杆左右。”金伯航向李諒祚說道。
“這一杆火銃大概要多少錢?”李諒祚繼續問道。
“稟陛下,粗略估計不會下二十塊銀幣,不夠如果大規模生產的話,這個價格還可以繼續降低。”金伯航對李諒祚說道。
“先不要急著大規模批次生產,在挖掘出火銃的最好效能以後在大規模生產不遲,先生產出五千杆來……”
“是,陛下微臣記住了……”
“對了這種火銃的射程如何?”李諒祚繼續問道。
“在一百步到一百一十步之間,有效射程也就在七八十步,我們用的是鉛彈,再遠了就開始飄了……”金伯航對李諒祚說道。
對於金伯航說的這些,李諒祚也是知道的,李諒祚想了想以後說道:“去給朕拿紙和筆過來。”
在紙和筆拿來以後李諒祚向金伯航再次問道:“你們造的這些火銃的口徑都是相同的吧!”
“陛下,這口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