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防禦體系分為三個部分建造,防禦體系有兩道重要的防線組成;第一條防線是位於宋夏邊境二十到三十里的長城防線,整條防線東起大海西至黃河,然後在黃河西岸的重要地區修築城關堡壘,整個長城防線每十里到三十里建造一座烽火臺,每五十里到一百里建造一處軍鎮;
長城在一些重要的地區還要修建雙城牆,在城牆上還要部署投石器、拋射器、床弩,整座長城每隔一段距離就要修築一個藏兵洞,另外在長城的後方五十里內還要配屬相應的倉庫,比如兵器、盔甲、糧草……
第二道防線是黃河防線,需要將黃河改道,不過在改道之前需要先清理河道,對河岸和河堤進行加固,另外還可以引黃河水深入平原地區,和平時期可以澆灌農田,一旦有戰事,長城防線被突破,我們就可以掘開這些小河的河堤製造大量的人工沼澤,將北方騎兵陷在沼澤內……”
种師道對整個防禦體系介紹的很詳細,從各個地方兵力的配屬,到每一條河道的走向和作用,再到每個區域的聯防作戰,前線軍隊的後勤供給;以及各個地區的建造方式,和所使用的材料。
“陛下,臣弟以為為了減小前線軍隊的耗費實際上在前線可以實行屯田的制度,將兵民合一,如此可以大大減輕朝廷的負擔。”趙覠向趙頊建議道。
趙頊點了點頭說道:“不是要分三部分建造嘛!你先跟朕說說怎麼個分法?”
种師道說道:“稟陛下,這第一步第一道防線是建立烽火臺和軍鎮,一旦有事可以預警,並以最快的速度傳到汴梁,第二道是疏通河道加固河堤,將黃河原有的河道進行疏通;第二步第一道防線是將各個烽火臺、軍鎮之間修建長城將其連線在一起,第二道防線是引黃河水,並開始開挖溝渠灌溉農田;第三步,第一道防線是建立雙城牆和後方的倉庫,第二道防線是給各個溝渠注水……”
种師道大的計劃就是從點到線,然後又再到面,當整個防禦體系完成以後,大宋在中原動北部和西部會形成一個以汴梁為核心,以大運河和黃河中部為動脈的大縱深防禦體系,大宋可以透過水路,將南方的財富、軍隊遠遠不斷的運往北部和西部防線;即使到時候長城防線被攻破,大量的沼澤和水道就會阻斷騎兵的進攻速度,宋軍只需穩固黃河防線,其餘各城堅壁清野,就可以將來自北方的騎兵給拖入戰爭的泥潭只之中,拖得時間越長就對大宋越有利。
“陛下,除了陸地上的防禦,我大宋還需要建立一支水師,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像夏遼兩國這兩次在沿海登陸的情況發生……”种師道繼續說道。
“長城用什麼材料建造?”趙頊繼續問道。
“內部用夯土築造,外面包有青磚,以此來加固城牆,在一些重要的地方還要修兩個城門,其實主要就是在平原地區,像太行山以西的地區,只要在一個關鍵的隘口建造幾座關隘即可。”种師道繼續說道。
“整個防禦體系建成以後,你敢保證夏軍的騎兵不會攻入中原嗎?”趙頊兩眼犀利的盯著种師道問道。
“微臣保證只要建成這個體系,配給微臣足夠的兵力,微臣保證夏軍的騎兵不可能從北方進入我大宋腹地。”种師道發誓道。
“好,朕要的就是你這句話。”趙頊說道;“整個北方的防禦體系又趙王主管,你負責具體的事實,先從第一步開始,如今朝廷財政困難,只能一步步的來。”
“臣弟(微臣)領旨……”
當天晚上宋神宗在崇政殿大宴群臣,整個場面看似熱鬧非凡,但是這也只是暴風雨來之前的熱鬧了,隨著趙王趙覠領兵進京,整個汴梁暗流湧動,一些原本投靠在昌王麾下的官員已經準備轉向了,有的已經開始向趙頊和趙覠表忠心了,權利的鬥爭就是這樣,很多人選擇跟著風向走,其實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在宴會結束後的第三天,趙頊前往福寧宮向高太后請安;趙頊對高太后說道:“兒臣給母后請安。”
“是皇兒啊!快坐下吧!”高太后和藹的說道。
“謝母后……”
“這麼晚了到母后這裡來有什麼事情嗎?”
“兒臣有一件事情向母后稟報。”
“皇兒有什麼話儘管說便是。”
“母后如今朝局動盪、內憂外患;而昌王卻自成一系與朕分庭抗禮,已經將國家置於危難之間,兒臣請命革去昌王的所有官職,只保留王爵,不知母后意下如何?”趙頊恭敬的向高太后說道。
“非要如此嗎?你們兄弟二人難道非要刀兵相見嗎?”高太后質問道。
趙頊跪下哭著說道:“兒臣也是沒有辦法,在這樣下去我大宋恐怕有亡國之危啊!”
高太后沒有說話,直接回到了裡屋,也就等於是預設了;趙頊想要的結果已經得到了,說實話如此出發趙顥已經算輕的了,沒有殺了他將其貶為平民就已經不錯了,還讓其做個安樂王爺,每天好吃好喝好玩的供著。
福寧宮外,趙覠正在焦急的等待著,在趙頊出來以後,趙覠向趙頊問道:“皇兄,母后答應了嗎?”
“母后沒有表態,只是不希望我們兄弟相殘。”趙頊說道。
“臣弟這就出城點起兵馬入城,圍了昌王府,早下手為強。”
“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現如今整個汴梁都在趙顥的控制之中,你這個時候恐怕連城都出不去,鬧不好還會讓人給抓起來,這件事必須從長計議。”
“皇兄,明日必須動手,我已經將种師道出城領軍了,時間長了我怕夜長夢多;皇兄你在宮內待著,我帶著親衛人馬前去迎大軍,大軍入城之後會包圍昌王府和禁軍大營,在在明日皇兄宣讀完聖旨之後,前往禁軍大營親自招降即可。”
“好,就按你說的辦,不過一切要小心為上。”
“臣弟明白……”
另一邊昌王趙顥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如今昌王掌控著汴梁周圍的數十萬大軍,光駐紮在汴梁城內的禁軍就多達二十萬,這些兵馬雖然還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也都經過嚴格的訓練了,野戰可能不行,但是防守城池綽綽有餘。
昌王府內。
“王爺,不能再拖了,如今趙王的三萬大軍已經在城外蓄勢待發了,我們必須搶在他們之前動手,否則可就晚了。”孫昌齡向趙顥建議道。
第二更奉上,一切盡在不言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