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張飛衝著趙岐彬彬有禮的微微一笑。
趙岐一時間分不清張飛是在替誰說話,不過他的確早有準備,當即答道:“中郎將勿憂,這些豪傑子弟會多攜帶些糧草以供使用。而且這數月來因為西域之亂,商路再度斷絕,敦煌停留了不少來自西域各國的商人……他從中篩查了一些沒有間諜嫌疑的,他們會幫助分擔一些糧草的運輸。”
許是預判到了徐晃的問題,趙岐強調道:“他們既然到了軍中,便該以軍法管之,中郎將不必顧忌。商人的貨物亦有定數,中郎將若發現不對,儘可以處置!”
徐晃並不是完全的武夫,這些年作為護羌校尉接觸了不少治理的工作。
很快他便想明白了這些敦煌郡的豪傑子弟為什麼願意加入了,因為敦煌的土地產出有限,真正的利益來自於敦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商業利益,如今西域局勢紛亂,他們好不容易恢復的商業利益中斷,他們能願意才怪!
但他知道這一系列工作看似簡單,但要完成所需的聲望和執行力缺一不可。
聽罷,徐晃認認真真地朝趙岐一拜。
最終,在敦煌郡完成最後的輜重補給後,接近七千大軍在趙岐帶著敦煌郡官吏以及正中父老的相送之下,西出玉門關。
太守趙岐立在玉門關的城頭之上,目送著大軍離開。
上一回有如此規模的漢軍前出西域,還是班超之子班勇擔任西域長史之時。
這一次負責給他們帶路的,依然是敦煌五龍之一的索湛。
路上,作為敦煌郡主簿的他對著徐晃和張飛介紹道:“數百年前西域有三十六國,後經過戰亂分合,至數十年前,西域仍存五十五國。至今尚無定數,不過三十餘國總是有的。其中多為小國,人口不過萬者居多。在西域諸國中,軍隊數量超過一千的便能稱得上是大國了。”
“值得稱道的便是鄯善,西域南部諸國中,以鄯善距離敦煌最近,西域長史府便設立在此處,也是我等先要前往之處。”
“鄯善國有戶六七萬,能勝兵五千餘,此前車師國前、後兩部合一,聯合鮮卑人進攻之後,西域長史府自長史以下不知所蹤,鄯善國已歸降鮮卑。”
“然鄯善國屢遭鮮卑及車師國擄掠,其人對鮮卑有怨憤之心,一旦王師抵達,其必然歸附!”
索湛說的很是肯定。
而鄯善,及其治下西域長史府本應在的距離樓蘭城不遠的海頭城,正視徐晃與張飛此行的首要目標。
要想與鮮卑作戰,他們需要一個後方基地以及一個能暫時持續提供糧草的地方。
張飛則說道:“我記得當初胡長史上任西域之時,雖因國力有限,並未帶什麼兵馬。但居中聯合西域南部諸國共抗鮮卑,應不成問題吧?”
索湛解釋道:“鄯善國雖是大國,但仍比不上他西邊的于闐和疏勒,此兩國及北邊的焉耆、龜茲,四國皆擁兵兩三萬人不等……而此國對大漢表面恭順,實則見西域久久沒有王師抵達,而選擇與鮮卑私下媾和。”
至於餘下的索湛不用解釋,張飛已經知道了。
即便是漢家控制西域那會,疏勒和于闐這兩個西域大國也會因為國主更替、權力變化等原因轉變對漢室的態度,更不要說現在了。
索湛出身敦煌郡,對西域諸國的尿性耳濡目染,繼續說道:“如今王師已至西域,便已經與之前不同。以我愚見,王師一至,諸國勢必景從!”
對於西域諸國來說,誰強,他們幫誰。
想要只靠著漢室的名頭就讓西域諸國主動出兵對抗鮮卑,一時還行,但長久不了。
胡軫也沒有班超當初在西域的威望,這也算是給我沖和跟我衝的區別了。
……
就在大軍朝著樓蘭城進發之際,鄯善國南部的且末城中,麋芳已經在這裡停留許久了。
且末城原屬且末國,是個人口千餘、以耕種為主的西域小國,位在鄯善通往西邊的南部商道之上。後來,且末國被併入到鄯善國內,留下了且末城這個名字。
過去幾年西域商道暢通之時,這裡再度恢復了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