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董重來說,他早就明白天子留著他繼續擔任驃騎將軍,主要是為了太皇太后。
無論是政事還是軍事,他這位驃騎將軍都插不了手,便是開府將軍最重要的拉攏人的手段——徵辟府掾與舉薦賢才,放到董重身上,徵辟到自己府中倒是沒問題,但奈何他舉薦的賢才尚書檯大都不認,雖然這些賢才本身也拉胯了些。
在那日被袁隗公然上書大罵了一頓之後,董重索性擺爛了,只出現在該出現的場合,反正他手中最關鍵的部曲有人管著。
但擺爛歸擺爛,面子上的事總得過得去。
董重原本只想看戲的,畢竟自家將軍府上的那幫臭魚爛蝦是什麼水平董重還是知曉的,平時拍拍馬屁、搖旗吶喊沒問題,真要與人唇槍舌劍地鬥一鬥,只怕旁人多引兩句經典便不知所云了。
好在他府中到底不全是廢物,還是有人能給他出出主意——太學之中,博士日日教習經典,口才上應無問題,尋個不那麼迂腐的當個領頭,再有幾個有口才的府掾在在其身後以為助力,不說出彩,總歸能說得過去。
董重懷著這樣的心思,來到了太學。
還沒找上哪個博士呢,卻遇見了自己的一個熟人。
“仲穎如何會在太學?”
正是董重族弟董承曾經的上官董卓。
有董承在,還有董卓刻意恭維交好,兩人關係不算差。
“拜見驃騎將軍,卓在此與好友相見敘舊。”董卓恭恭敬敬地拜道,完全不似羊續、黃琬那些黨人一樣對董重不假辭色。
他身旁一個儒生打扮的人也跟著董重拱手作揖,自稱是太學博士李儒。
董重看著李儒,忽靈機一動,問道:“仲穎也打算尋一個太學博士參與太學之議嗎?”
卻是有了取巧的念頭。
董卓本就是個人精,聯想到最近雒陽熱議的話題,哪裡不明白董重的意思。
馬上說道:“卓並無參與之意,倒是文優,素來有見解,也是支援均輸法繼續施行的,只是尋不到門路。”
董重見世間竟有如此巧合之事,連忙道:“我所求者,正是這樣一個人啊!”
說罷,他也不管人李儒願不願意,想起自己府掾們七拼八湊用來考校人選的問題,立馬對著李儒問出了口。
李儒年近六旬,他當然不甘心只當一個博士,也不在乎董重的失禮之處,一一作答。在天子面前有所表現才是真的。
也得虧是求上進的李儒,否則換做一些有氣節的博士,見董重如此做,哪怕是驃騎將軍,也是要拂袖而去的。
董重問完,頓時滿意不已,當場決定讓李儒代他參與太學之議。
李儒聞言立馬再度對董重拜道:“儒必不負將軍重託!”
董重了了一樁心事,輕鬆之餘,又同董卓和李儒二人閒聊許久,有後兩人頗為默契的逢迎,直至天色稍暗,董重高高興興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