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而易舉地解決了矛盾,面對席地而坐的幾人,劉辯當先說道:“諸君經歷各不相同,我大漢各州景色亦有不同,不如藉此機會交流一二,增長見聞,也算不辜負今日的相見?”
幾人齊齊頷首。
劉辯先問了孫策和馬超關於涼州慣吃的口糧菜蔬,後又問:“依兩位所見,朝廷對待涼州羌人之策如何?”
馬超率先說道:“羌人所求,不過公正而已。”
很快,幾人就天南海北的聊了起來。
言談之中,王粲只覺得這位濟陽侯後輩當真博識,什麼都是略懂,時而還能有發人深省的觀點。
因聊得內容很雜,其他人倒也不怕插不上話,只有孫策藏著心事,話說的少了些,倒讓大體上很沉默的陸俊在介紹吳地風物時多說了兩句。總體而言,還是劉辯與王粲讀的書多,說的也多。
對於劉辯來說,同王粲等人說話與同大臣們說話有很大不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在趙雲的提醒下,他才意識到不知不覺竟說了近一個時辰,水都喝了不少。
出宮良久,他得回去了。
劉辯朝在場眾人拱了拱手,道:“本想與諸君繼續攀談,奈何家中催促,只能先行告辭了。”
“諸君若有事來尋我,可先找子龍,子龍是驃騎將軍的司馬,很好找……”
說罷,劉辯便帶人離開了。
饒是王粲自幼聰慧,乍一下也沒反應過來。
他忽然想起,自己方才只顧著談天說地,只記得此人是濟陽侯後輩,至於究竟叫什麼,咦~他怎麼想不起來了呢?
不過回過神來的他總算意識到了。
這邊王粲還在考慮要不要就今日此情此景寫一首四言詩,旁邊的陸俊卻還在疑惑——
“大將軍的子侄怎麼和驃騎將軍的司馬在一起了?”
就算孤陋寡聞的他也知曉,因為西宮的兩位,何、董兩家外戚的關係並不算好,此早在數年前就已經不是秘密了,難道又有什麼他不知道的新變化?
陸俊習慣性地先懷疑自己。
這時,孫策終於忍不了了,說道:“公逸兄就未曾想過,能讓戰功傍身的趙司馬近身護衛的,還能是誰?”
天子臨走時已經透露了身份,他也就不用隱瞞了。
陸俊總算反應過來了,根本一秒都來不及激動,他慌張地問道:“我先前沒說錯話吧!”
而且,他前不久才犯過一次大錯,雖然後來將功補過,從而得到赦免,但難免會給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
被打斷思緒的王粲見狀也不惱,甚至還出言安慰:“又不是朝堂奏對,多是閒聊,便是說錯一句兩句,又不是悖逆之言,有什麼打緊的?”
幾人說著話,孫策忽然注意到了自天子走後一直沉默的馬超,問道:“孟起,為何不言語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