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4章 均輸法 (1 / 2)

威興門外的臺閣區,麋竺正在等待天子召見,他強忍著心頭的激動與緊張,不使自己表現出來。

麋竺看向身旁的甄儼,後者不比他好上多少。

“仲然,我等將這兩日商議所得再梳理一遍。”

甄儼立刻應道:“善!”

麋竺想到了前兩日在曹嵩府中的所見所聞——

當時的曹嵩神情嚴肅,話語至今仍在耳邊:“我可沒白收你們的禮物,別說我不照顧你們。”

“陛下仁德之君,不願加賦於百姓,然西北戰事不斷,國庫入不敷出,這才有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機會就在這裡,能不能把握住,效桑弘羊故事,就看你們自己的了。”

麋竺與甄儼二人齊齊稱是。

在與甄儼的接觸中,麋竺明白,甄儼在經商上的能力不如自己。他能在祖輩的積累之下帶著麋氏更進一步,但甄儼則是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其實這已經很不錯了,至少不會壞事。

保守起見,麋竺覺得他需要一個不會拖後腿的幫手,將來出了問題,也能幫他一起分擔火力。

……

約莫等了一個時辰,兩人才在小黃門的帶領下得以入雲臺殿面見天子。

拜見之後,麋竺發現,殿中還坐著數個大臣,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

而讓他絲毫不敢怠慢的曹嵩,在其坐席之上,還有人坐著。

曹嵩顯然沒有先向他們介紹在座之人的打算,直接說道:“伱等所言均輸法我已上書陛下,你二人且細細道來。”

麋竺與甄儼早有準備,一一論述起來。

所謂均輸法,最早是由漢武帝時的大臣桑弘羊提出的,即諸當所輸於官者,皆令輸其土地所饒,平其所在時價,官更於他處賣之,輸者既便而官有利。

簡單來說,就是把該上交的錢換成本地的特產,由官府來充當中間商販到別處,賺取差價。

以糧價為例,正常年景,關西的糧價是要比關東高的。而因為種植範圍的緣故,南方稻米的價格要低於北方,小麥則相反。

糧食尚且如此,更別說稀有的特產了。

但均輸法之所以沒能成為定製,除了桑弘羊因為與霍光不和而被捲入了謀反案,還因其在實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比較典型的是官吏把本地沒有的東西作為特產收取,從而在源頭上大賺一筆。

此外,均輸法本身就是用官府取代商人,低買高賣用以盈利,直接跳過了官商勾結的環節自己當商人,強買強賣的存在毋庸置疑。

這兩項理論上都可以透過監察吏治來解決。

此外,均輸法的毫無疑問又要新設一批均輸官,且不考慮俸祿的問題,相關的人員從何處來也是個問題。

對此,麋竺和甄儼給出的答案很簡單——招安。

準確的說是吸納本來就做這些生意的商人參與,也算是重操舊業了。

而實行的步驟也有桑弘羊的先例在,先挑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郡國先行試驗,有成效後便可在各地推廣。

……

待到麋竺與甄儼輪番介紹完,劉辯問道:“盧師以為如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