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你明日便辭官吧!”
該說的話,袁隗此前已經勸過了,他沒有再責備袁紹不聽他的勸告。
主動辭官,總比因天子厭惡而被罷免來得好。
天子給了體面,袁氏也要體面以對。
袁隗早先的謀劃早已成空,他知道現在想要剷除宦官已經是不現實的了。
所以他如今已不求超越竇武陳蕃,只要能繼續維持袁氏的聲望。而袁氏後繼有人,未來總有希望的。
如今這局面,總要努力挽回一下天子對袁氏的觀感,他可不願意袁氏在他手底下衰落。
為此,只能再苦一苦袁紹了。
袁紹心中三分震驚,三分質疑,三分驚怒,還有一分委屈。
五味雜陳。
大將軍……前將軍這就把他給賣了?
這才幾個月?怎麼就能忘了故人的情誼呢!
人非草木,袁紹與何進相處得久了,絕不可能說全是利用,沒有感情。
歷史上,董卓意圖廢立時,他與掌握了中央軍的董卓拔劍相向,未必沒有與何進的情分在內。
他猶自不信,問道:“叔父親眼看了前將軍的書信?”
袁隗道:“陛下既然說了,我看與不看,又有什麼區別?”
見此,袁紹還存了一絲希望:“過去,盧植的弟子高誘入大將軍府,我就懷疑他是盧植派來監視的,現在前將軍閉門自守,恐怕也會有這樣的人存在……對了,還有何鹹,他也未必能守住口風……”
若真是何進告發的他,豈不說明他過去這五六年的所做所為,只得了一個一敗塗地的結局?袁紹不願接受。
袁隗見袁紹事到如今寧願懷疑何鹹也要相信何進,他知道這是因為自己的這個侄子近些日子連續受到的打擊有點大了。
有此一事,只要今上還在,不出意外的話,袁紹未來前途必然堪憂。
他等著袁紹自己冷靜下來,然後才勸慰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本初經此一遭,也當有所得。汝辭官後便回鄉吧,潛心讀書,造福鄉里,以待來日,未必沒有轉機。”
袁紹終於恢復過來,拜道:“誠如叔父所言,紹這便辭官回鄉了……”
可話雖這樣說,他心中仍有不甘。
……
雲臺殿中,劉辯自然無從知曉袁紹的不甘,他從廷尉卿羊續處獲得了和荀爽同樣的回答。
羊續的回答也更全面,不僅說了流民之事,還與劉辯說了一些囚徒常見的罪責,如盜竊、欺詐、劫掠、傷人等。
其中貧苦百姓最容易犯的是盜竊,時間集中在二三月份,是時正值一年中最艱難的時候,家中無糧又得不到宗族救濟之人便容易鋌而走險。
在這種情況下,盜竊很容易發展為別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