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千里外朝廷的是是非非,林天帥現在沒有直接干涉能力,只是習慣性的順手調戲一下,比如先幫六王子請封,然後再奏報大王子謀反。
這種釣魚手法雖然老套但還是好用,只要朝廷裡還有屁股決定立場的人,就大機率能釣上幾條魚。
打發了尹卓然去平壤善後,林天帥的主要注意力就從金順嬪轉向王京漢城了。
等再次被俘的小西行長被第四兵團押回開城時,時間已經進入三月份。
林天帥親自接見了小西行長,鼓勵道:“攝津守!恭喜你已經透過了本帥的考驗,現在可以交給你更重要的任務了!”
小西行長恍恍惚惚,你這彷彿上級的語氣是怎麼回事?咱又不是你的家臣。
而後林泰來又道:“本帥不想在漢城死傷太多,有議和之意,欲派你去漢城傳話!”
“敢不從命!”小西行長大喜道。若能在中間促成和談,自己也能算是大功一件,被俘的恥辱就可以抹去了。
而後林天帥犒勞了新來的李昫第四兵團後,就下達軍令,經略三標營、李如松第一兵團之大部、董一元第三兵團、李昫第四兵團共計六萬人開拔南下,向一百幾十裡外的漢城進軍。
路過碧蹄館的時候,林天帥本想多逗留一天,在原址進行上次碧蹄館之戰的覆盤研究。
但被黑著臉的李大將強硬拒絕了,催動大軍繼續南下。
事前答應過,由李如松全權負責指揮本次戰役,所以林天帥也就不多說什麼。
其實真論起行軍佈陣,李如松肯定比林泰來更專業,所以林泰來故意讓出指揮權,自己也更省心。
有一說一,這時代的漢城不算小,城區在漢江以北,城牆長度有三十多里,依靠四周的山勢而建,有四大門四小門。
城區比較大,地形比較複雜,如果想以六萬人馬徹底圍困漢城比較難,所以大軍主力在西、北兩個方向紮營,東邊以偏師策應。
李大將並沒有著急攻城,而是按照原定計劃,先放了小西行長進漢城。
天兵大規模兵臨城下,這次可不是幾個月前李如松那般小打小鬧,漢城中的倭寇立刻高度緊張起來。
小西行長從西邊敦義門進城的時候,倭寇高層正在普信閣軍議。
總大將宇喜多秀家居中,一邊是三位軍監奉行石田三成、大谷吉繼、增田長盛,加上小西行長,在日後的關原之戰都屬於西軍,現在都想從漢城撤退;
另一邊是兵團主將小早川隆景、黑田長政、福島正則等人,未來的關原之戰中大都是東軍,現在都想先打一打再說。
小西行長進來的時候,“賤嶽七本槍”之首福島正則冷哼道:“是你把明虜引過來的?”
小西行長沒鳥福島正則,直接對“老主子”宇喜多秀家總大將說:“明軍託我帶個話!
那邊說了,不願意為攻城付出太多傷亡。只要答應議和,就准許我軍平安離開漢城!”
同為主戰派的小早川隆景拍案呵斥道:“白日做夢!”
第一軍監奉行石田三成想了想城中存糧,很有興趣的問道:“怎麼談?”
小西行長按照林泰來所教的,回覆說:“明軍可以派人入城來談。”
石田三成搖了搖頭,“不妥,若讓明虜入城,只怕我軍虛實被其窺去,故而要談也是我軍派人出城。”
然後石田三成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道:“宰相意下如何?”
倭國那已經沒卵用的官職體系制度仿照唐制,參議以上可美稱宰相,而宇喜多秀家目前官職就是參議,故而以宰相為尊稱。
按照這時倭軍習慣,其他人負責嗶嗶和具體事務安排,總大將負責拍板。
宇喜多秀家就決定說:“先談。”
石田三成便對小西行長說:“勞煩攝津守再走一趟明營,可於明日在敦義門外慕華館談判,但要林經略親自出面。”
敦義門在後世地名叫西大門,顧名思義就是城牆西邊的正門。
在敦義門外兩三里的城郊地方,李朝修了一座慕華館,聽這名字就能懂,專門用來迎接天朝使節和聖旨的地方。
這個距離還算合適,但倭方使者的風險更大一點,畢竟城外都是明軍了。
總指揮李如松收到小西行長的回報,就對林天帥“下令”說:“軍門明日親自去慕華館談判,要發揮出最大的特長!”
林天帥疑惑的說:“什麼最大特長?你想讓本部院當場格殺對方使者?”
“用你的話來說,就是裝逼!你要發揮出裝逼這個最大特長!
根據我對倭奴習性的研究可以得知,你越裝逼,越能讓倭奴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