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楓不解的問道。
“大戶之家普遍家底殷實,生活都還不錯,不用為生計發愁。而對於小戶平民來說,女兒早晚都是要嫁出去的,而女孩兒的勞力以不如男孩,若是養的過大,對他們來說,等同於加重了家裡的負擔,所以他們都是希望將女兒早點嫁出去的。”
“還有一點,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家,為了早點拿到彩禮錢,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狀況,也會將自己的女兒早早的出嫁。所以,如果想要推遲女子的結婚年齡,還得想辦法讓這些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才行,如果這些人的生活未能有明顯的改善,光靠一紙文書還是行不通的。”
這時,田豐也在一旁補充道。
對於田豐的話,劉楓深以為然。有道是“倉稟實而知禮儀”,如果生活都難以維持的話,誰還是去管你什麼規矩制度呢?
所以,關鍵還是要讓那些未達到出嫁年齡的女子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不給家裡增加負擔,說到底,還是要官府能夠拿出相應的引導政策,來改善她們的生活環境才行。
“志才,我若是將蒙學推廣至鄉村一級,你看是否可行?”
劉楓沉思了片刻,這才向戲志才問道。
戲志才愣了一下,劉楓的這個提議到是出乎他的意料,柴桑城的蒙學已經開設了兩年,入學的學生已經超過了八百人,已經是現在的蒙學所能承受的極限,受限於教師的人數的不足,再也無法擴大,只是他不知道,主公這時候提出全面推廣蒙學,跟推遲女子的結婚年齡有什麼聯絡。
“如果只是從錢糧方面來看的話,到不存在問題。”
雖然有些疑惑,不過戲志才斟酌了一下,還是如實的說道:
“只不過,若真的要在每個鄉村都開設蒙學的話,我們的教師數量根本無法滿足這一需要。”
“蔡老大人,我們蒙學裡面現在有多少人能夠勝任教師這一崗位?”
劉楓抬頭望向蔡邕,雖然他的職務是柴桑蒙學的校正,並沒在官衙中掛職,不過,劉楓還是把他也請了過來。
“如今連我在內,有教師十五人,不過有幾人是還向康成公求學的學子,因家境貧寒,才在蒙學裡兼了教師的工作。”
蔡邕已經六十歲了,相較於當初剛遇見劉楓時的落魄,現在的他,到顯得年輕了許多。
特別是劉靖出生後,他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八百多人的蒙學,只有十幾個教師,也確實是少了些。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年頭,讀書人本就不多,大多數人讀書還是為了能夠入仕,只那那些確實是入仕無望而且淡薄名利的人,才會去選擇教書育人。
“我有一個提議,若是能夠實施的話,或可解決教師空缺的問題,同時,還能解決一些生活窘迫家庭的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