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聚集在赤道附近,溫暖的氣候,沒有大型動物的捕食和破壞,高大的蕨類植物生長茂盛,讓地表各類植物肆無忌憚的生長,搶佔生態位,植物間的密度極高,樹與樹之間的間距甚至少於30厘米,在光合作用下,植物生長消耗二氧化碳,並吐出大量氧氣。
植物的全面興盛帶來了全球含氧量的快速飆升,由於木質素的形成,而分解植物的菌類尚未出現,導致大量的碳隨著植物的生命週期而被固化沉積到地下,與此同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比重下降,氧氣比重大幅度上升,在石炭紀後期達到地球歷史上大氣含氧比重最高的階段。
35%的恐怖含氧量,讓節肢動物的體型迅速變大,巨型蜘蛛巨型馬陸巨型蜻蜓等等縱橫在陸地之上,天下無敵手,誰也無法與巨蟲展開爭鋒。
與此同時,爬行動物也開始出現了,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有很大的不同,爬行動物的卵有硬殼保護,不需產在水中,它們的面板不像兩棲動物,只有一層薄膜,而是長有鱗片,這使它們不必隔一段時間就返回水中,防止脫水,爬行動物這種優勢,使得它們迅速擊敗兩棲動物成為陸地的統治者。
繁華的背後帶著危機,地幔活動又開始劇烈起來,高溫的岩漿從地底深處湧出,直達煤炭層並將其點燃,一堆火苗出現在地面上,緊接著,越來越多的火苗出現了,它們燒燬了成片的樹木。
由地底熔岩引發的大火和閃電引發的森林大火完全不同,它可以穿透地表,無焰悶燒,深入數千上萬年前的舊碳層,將原本被大自然封印起來的碳重新釋放出來。
這場火災,註定會變成一場劫難。
古老的大陸不是沒有火災,每年都會被閃電引發大火,茂密的植物互相搶佔生存空間,有些植物就進化出了特殊的生存技能,它們的種子,只有在大火高溫幫助下,才能開啟釋放,大火甚至幫助它們播種和萌芽。
但是這次大火卻不一樣,富含有機物和碳物質的叢林地表像一個極度易燃的“大煤球”,熔岩引發大火開始無焰悶燒,從地表落葉淤積層開始,快速穿過苔蘚、樹葉淤泥和其他所有沉積在森林淺層地表的有機物並持續向下,悶燒可以長時間存在,是因為泥炭地變幹後出現了大量可燃燒有機物,這樣的悶燒比雷擊更容易引燃大火。
倒下的燃燒樹木引燃了更多樹,很快,附近一片火海。
當時極高的含氧量,乾柴烈火,加快了大火的擴散,大火在數天內就擴散到了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叢林中的動物無處可逃,葬身火海。
由於森林大規模被焚燬,食物鏈斷裂,倖存下來的動物由於沒有食物來源,很快被餓死,煤炭的燃燒產生了大量的有害氣體,漸漸擴散到了全球。
這些氣體使全球發生溫室效應,環境溫度迅速上升,這使海洋動物的卵無法孵化而大規模滅絕。
生命再一次遭到了重創,巨馬陸、巨脈蜻蜓、巨獨角仙、巨蜚蠊等動物都滅絕了,巨型昆蟲的時代結束了。
拉奇的確是個幸運兒:她只不過是失去了一條腿,而她的同類們已經被岡瓦納古陸上的漫漫沙塵徹底吞噬了。
在大滅絕發生前,這隻古獸生存的地方,和其他大陸沿海差不多,林木叢生,河湖縱橫,豐美的水草養育著成群的鋸齒龍和二齒獸,為麗齒獸和獸頭獸這樣的中高階掠食者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然而超級地幔柱事件摧毀了全球的生態系統,紊亂的氣候和洋流也讓風平浪靜的海邊地區變得兇險異常,不斷擴張的死亡帶很快推進到拉奇的故鄉,水源乾涸,大地龜裂,草木枯萎,植食動物首先斷水絕糧,隨後大大小小的肉食動物也被飢餓和焦渴折磨——絕大多數動物就這樣長眠在自己世代生活的,曾經的樂土。
只有極少的動物嘗試逃離這片荒漠,其中就包括一支弱頜獸的族群。
它們追逐著殘存的獵物,尋找稀疏的綠洲,拼死搶奪領地和食物,被其他掠食者捕食和驅趕,甚至同類間也會互相殘殺,在顛沛流離中,只有極少的幼獸能成功孵化並活到成年,拉奇就是其中之一。
沒有人知道拉奇到底經歷了什麼。
當那天傍晚,她穿過山口,孤伶伶地出現在這片平原上時,和一具行走的殭屍沒什麼兩樣——
由於飢餓和缺水,她瘦得可怕,就像在骷髏上繃了一張乾巴巴的獸皮,脊柱和肋骨都聳了出來,身上的毛脫落了多半,暴露出滿是傷痕的開裂面板,最糟糕的是,有一條後腿缺失了膝蓋以下的部分,就算能活下來,她的餘生也只能一跛一拐地艱難前行。
平原上有一條閃著銀光的淡水河,見到這條河,拉奇兩眼放光,做的第一件事是撲到河邊,咕嘟咕嘟地灌了一肚子水,然後原地趴倒,一直睡到第二天的晌午。
醒來之後,拉奇開始小心翼翼地探索自己無意間闖入的地方。燃文
雖然身為大型食肉獸,但以她現在的狀態,無論怎麼謹慎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