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基因狂徒> 第460 地球生命大滅絕與重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0 地球生命大滅絕與重生 (1 / 2)

伽瑪射線擊毀了1/3的臭氧層,沒有了臭氧層的保護,陽光中的紫外線直接穿透大氣層,殺死了大量浮游生物。

就像上一次的太陽爆發一樣,浮游生物的死亡破壞了海洋食物鏈的基礎,引起連鎖反應,饑荒開始四處蔓延。

射線帶來的輻射還殺死了大量珊瑚,破壞了海洋生物的棲息地,躲藏其中的各類共生生物被迫離開,暴露在陌生環境中,或被捕食,或因為不適應環境而滅絕。

饑荒蔓延至全球,無論生物處於食物鏈頂端還是底端,都在飢餓中苦苦掙扎,為了活下去,掠食者們需要殺死同類才能獲得充足的食物,更加劇了本就悲慘的物種生存環境。

災難過後數十年,倖存者們並沒有等來轉機,更大的災難降臨了,被射線擊碎的氣體分子重新組合,形成一種叫做二氧化氮的有毒氣體,二氧化氮遮天蔽日,一方面對生物的呼吸系統造成傷害,一方面則遮住了50%的陽光。

地球失去了陽光的照射,氣溫開始迅速下降,此時的地球生物圈,卵生動物是主流,而卵的孵化和溫度有著直接的關係,驟降的環境溫度讓動物的卵無法在低溫中正常發育,生育率不足導致各個物種的種群數量大幅下降。

由於陽光照射量忽然下降,失去穩定能量來源的地球氣候變得很不穩定,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那些依靠海水溫度差和大氣環流驅動的洋流也跟著變得詭異莫名起來。

地球如同一個練武之人走火入魔一般,洋流就像經脈,失控的內功攪碎了經脈,海水產生巨大波浪,攪得海洋動物不得安寧。

直殼鸚鵡螺想去深海避難,但深海的水壓很大,高水壓將直殼鸚鵡螺不堅固的外殼壓碎,大海表層呆不住,深海去不得,無法適應版本變化的它們只有死路一條。而它們的近親鸚鵡螺因為有著堅固的外殼,使它們能夠倖免於難。

災難發生十年後,海洋水溫由原先的25攝氏度下降到10度,低溫缺少光照殺死了更多浮游生物,這加速了食物鏈的崩潰,但食物需求量較少的小型動物卻不覺得飢餓,所以在饑荒中小型動物更容易生存。

災難發生大約五百年後,地球上1/3的生物都消失了,剩下的生物還在飢餓中苦苦掙扎。

由於缺少陽光照射,全球平均氣溫由22攝氏度下降至10度,導致大量海水結冰,淺海海洋動物再次失去了大量棲息地,冰川的蔓延速度快得難以想象,數年後,超過10%的海水都凍結了。

冰川消耗了大量海水,導致海平面下降了約100米,原先的海洋有不少變為陸地。

冰期事件越來越嚴重,海洋中出現了大量冰山,冰山就像失控的汽車,橫衝直撞,大量生物被它殺死。

災難發生15萬年後,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下降至5攝氏度,超過一半的生物都在嚴寒中滅絕了……

災難發生20萬年後,冰川時代終於過去,但地球的生命跡象幾乎全部消失,地球需數十萬數百萬年才能恢復以往的生機,原先生機勃勃的海洋變得死氣沉沉,但剩下的浮游生物不斷繁衍,修復了食物鏈。

楊平凡已經變成純粹的能量生物,因此這次定向的射線暴對他也產生了重創,他的意識被擊打得四分五裂,等他重新聚合起意識的時候,已經過去了40萬年,災難已經基本結束了。

這場席捲全球的浩劫是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種大滅絕,造成56%物種滅絕,直殼鸚鵡螺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但發生了不良基因突變,體型縮小至2米。

板足鱟在災難之後迅速取代直殼鸚鵡螺,成為頂級掠食者,在這場災難中還有一個獲益者——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星甲魚,它們的一支在災難之後則進化成最早長有頜部的脊椎動物:棘魚。

地球進入了志留紀時代。

由於劇烈的造山運動,地球表面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海洋麵積減小,大陸面積擴大,氣候重新開始變得溫和。

作為陸生高等植物的先驅,低等維管束植物開始出現並逐漸佔領陸地,成為最早的陸生植物,它們的三支後代石松類、楔葉類和真蕨類開始大發展,到泥盆晚期,出現了許多這類植物構成的成片森林,自地球誕生以來,這個星球的大地第一次真正地披上了綠裝。

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植物的成功登陸,使荒漠的大陸變成綠洲,伴隨著陸生植物的發展,這樣一片適合生存的處女地,也迎來了首批陸生動物。

海洋繁榮發展,各個海洋生物百花齊放,但是海洋空間是有限的,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不少失敗者被不斷驅逐還排擠,在求生本能下,它們只能一退再退,最後被逼到水裡都呆不住了,於是只能掙扎著往陸地退去。

如同植物佔領陸地一樣,這些失敗者在一次次衝擊中,透過自然選擇,逐漸讓自己的肌能發生改變,適應大陸的生存環境,從而誕生了第一次陸生動物,在志留紀,它們的後代就是最早的昆蟲和蛛形類節肢動物,藉助於幾乎無限的植物當食物,它們也開始大發展走向繁榮。

而海洋中,脊椎動物無頜魚類進一步發展,得到大量繁榮並進化成為有頜魚類,為隨後魚類等高等脊椎動物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兔兔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