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基因狂徒> 第446章 暴風雨前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6章 暴風雨前奏! (1 / 2)

在天竺很多社群的婚禮、孩子的出生慶典上都會邀請海吉拉獻上舞蹈,他們可以保佑這對新人或父母家中多子多孫、再添新丁,這是當年神賜給的祝福。

海吉拉往往會被邀請去為新生兒祈福,他們在此時又被賦予了吉祥的含義。

婚禮上得到海吉拉的祝福是天竺的傳統,不過這當然不是免費的,夫妻必須花錢請他們離開,而且給的相當痛快和豪爽,畢竟在大喜的日子沒有人想要晦氣。

這些人的要錢能力如此之突出,以至於得到了天竺官方的招安。

天竺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曾在2006年邀請海吉拉協助當地稅務部門徵收商戶稅款,報酬是將稅收所得的4%分給他們。

一個被閹割的乞丐,怎麼就到省會去當稅務官了呢?看來人的命運有時候確實是自己預料不到的。

海吉拉的業務範圍如此之廣,以至於他們的首腦“宗師”往往是一方土豪,他們掌握的資源,連官方都得客客氣氣,生怕得罪他們,畢竟惹怒了他們,直接組織一幫人上街散步,堵在辦公大樓門口跳舞甚至搞果體展示,那可是對當局最大的重創,要知道在宗教氛圍濃郁的天竺,碰上這麼個事,平頭百姓都會覺得當局這是被詛咒了,下次想投票,肯定不會考慮了。

儘管靠著身上的名頭可以呼風喚雨,但是,下層海吉拉依然過著悽慘的生活。

因被流傳下來的“神的使者”一說,海吉拉曾經是為皇室,貴族和軍隊表演的,但這一群體的發展日漸複雜,就被社會邊緣化了,他們與家人中斷了聯絡,極力避免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也不會和普通人住在同一個社群裡,而是和普通人保持距離,在社會的邊緣角落按照自己的規則生活。

作為這個天竺社會與賤民一樣不可接受的族群,海吉拉們選擇抱團,他們之間以姐妹和母女相稱,完全遠離了社會和家庭賦予他們的男性標籤,成為了和國際社會上定義所不同的“第三性別”。

海吉拉們往往是幾人小團體,這樣一個小團體,多由一個"母親”領導著幾個“女兒”,他們稱其為“母系福利社會”,小團體再組成大團體,由宗師們領導。

但因為他們在天竺文化中的下賤地位,以及日常求生手段的不光彩,雖然大家都是下蛋砍樹撕包菜,所以不被西方話語權中主流的“第三性別”所接納,那些真正的雙性人或變性人等跨性別者並不希望和海吉拉被視為同一群體。

數年前,天竺跨性別者組織“變性天竺”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一個名為“我不是海吉拉”的活動,參與者在天竺主要街道上游行示威,舉著印有“我是跨性別者,我是個外科醫生,我不是海吉拉”、“我是跨性別者,但我不是性/愛狂,我不是海吉拉”字樣的牌子。

不過這樣的散步並沒有達成多大的效果,西方的變性者們還是拼命將他們和海吉拉劃分成兩個概念,證明兩邊是不同的。

在他們眼裡,海吉拉天生具有男性或者兩性的器官,但裝扮成男性,故自認為是第三性別。

西方輿論的曲解,更加深了天竺社會對這個群體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歧視,甚至前些年還屢屢有新聞爆出,海吉拉在舉行閹割儀式中不幸感染和大出血,連醫院也拒絕收治。

由此可見,儘管人們普遍承認海吉拉是出身貧苦且生活卑微的可憐人,但是當他們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時候,仍然是不被同情且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這一點和他們的同行們在西方社會得到的遇到,簡直天壤之別。

要知道西方的第三性別者們,已經不是平權那麼簡單,還擁有各種各樣的特權,比如可以根據自己隨時轉變的性取向,男廁女廁隨便上,整個輿論氛圍也對ta們抱以同情態度,出了某些惡性的事件會盡力掩蓋,簡直就是人上人的存在。

其實天竺人對海吉拉的厭惡,在外人看來也很容易理解:一群擁有健全四肢和大腦的漢子,卻依靠卑劣的手段乞討為生,怎麼看都讓人覺得不可理喻。

所以海吉拉被視為擁有神性和法力,卻並沒有因此被天竺民眾所尊敬和喜愛,他們倚靠所謂“致人失去效能力”的傳聞威逼恫嚇普通人索取錢財,並供養更高一層的宗師和門徒。整個過程充斥著畸形和愚昧。

這本來是南亞一個角落裡一種獵奇的社會生態,但是在萬里之外的高盧碰到類似的麻煩,劉元靈機一動,決定以毒攻毒,以魔法打敗魔法。第一中文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