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基因狂徒> 第439章 神山岡仁波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9章 神山岡仁波齊! (2 / 2)

高海拔讓農作物難以生長,先民只能透過遊牧來生存。這種生活方式非常依賴環境,在成千上萬年前,先民難以解釋雪域高原上奇異詭譎的自然現象,便朦朧覺得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駕馭和主宰著大自然。

經過原始先民漫長而又複雜的造神運動,大約在3500年前,原始苯教誕生了。原始苯教認為“萬物有靈”,奉周遭的高山、湖、水、風、雪、冰雹和動物等為神靈。

在雪域高原角落裡誕生的苯教,卻是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要知道當時除婆羅門教和瑣羅亞斯德教外,其餘大都只有泛神崇拜和簡單的祭祀,並未初具文化形態。

大約在公元6世紀時,辛饒米沃統一高原,在離岡仁波齊不遠的象雄地區建立了象雄王朝,並革新原始苯教為雍仲苯教。

象雄時代,部落酋長、王公貴族和臣民們都匍匐於岡仁波齊腳下,祈求它的護佑。

數千年來,世界各地的先民都將巨大的岩石和冰川視為通往天國的階梯,比如古希臘人就相信,他們的神靈居住在俯瞰著愛琴海的奧林匹斯山頂。

藏族先民也認為每座山、每個湖泊都可能是某個神祗的魂魄所居之處,便認定外表奇特的山峰湖泊為“神山聖湖”。

當時的人們並沒有現代地理學和海拔測量的概念,只能透過肉眼來判斷高低,岡仁波齊雖然絕對海拔不高,但遠遠看去非常顯眼。

極高的雪峰是冰川塑造出來的,往往山形尖銳而線條硬朗;岡仁波齊峰頂卻比較“圓潤”,群山之中顯得雄渾剛毅,氣勢恢宏,此外,岡仁波齊峰頂向陽面,終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陽光之下更加耀眼。

岡仁波齊峰還有個特性,它是由巖性軟硬相間的砂礫岩層組成,山體形成時,不同巖性的地層平鋪疊聚,形成了近乎平行的水平紋理。

而苯教的世界形象是“九疊雍仲”,九個相疊的象徵世界共有九層,正好與岡仁波齊峰頂的九道橫向痕跡相對。

除此之外,岡仁波齊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橫向岩層,還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卍”字,它被稱呼為“雍仲”,象徵著永恆。”

李嵐點點頭,一臉迷妹的表情,“雖然數百年後象雄王朝覆滅,但苯教對自然的敬畏與愛護、對神山的崇拜,在往後的數千年裡,卻在藏地延續了下來,直到如今。雪域高原,那可真是個淨化靈魂的好地方吶。”

楊平凡剛想吐槽,張小銘嘴巴收不住,張口就來,“去高原淨化靈魂,你是淨化哪個靈魂?”

“去你的!”

李隨風靠在舷窗上,直直盯著那座巍峨的雪山,“說起來,當年佛教傳播時,遇到了西藏本地苯教信眾的排斥,較早來高原傳教的蓮花生大師,便“聰明”地吸收了本地宗教的成分,將苯教的神祗也收為佛教的護法神,一併崇拜起了神山和聖湖。

儘管吸收交融,但還是偶有衝突,傳說佛教大師米拉日巴和苯教大法師那如本窮都要在岡仁波齊修行,他們決定進行比賽,勝利者可佔有神山。

第一局比誰能在日出之時登上峰頂,兩人打成平手。

第二局時米拉日巴說:這一次如果再打個平手怎麼辦?那如本窮心急,說:再打個平手就算我輸。

結果兩人又是平手,那如本窮心甘情願地認輸。

米拉日巴說:比武鬥法不見輸贏,你提出的條件對我有利,可見你寬厚仁義,只因我捨不得此山,只好如此無禮了。附近有一座小山氣勢非凡,作為你的修行之所,不知意下如何?

那如本窮說:大師說的正合我意。岡仁波齊旁邊有一座黑色的小山,傳說那就是米拉日巴移來給那如本窮修行的地方。

岡仁波齊流傳著這個著名的“鬥法”故事,看似結局圓滿,其實暗示了現實:佛教與苯教曾有過漫長激烈的鬥爭,最後以苯教落敗告終。

千百年來,這個“只有老鼠和飛鳥能經過的地方”上,馬匹和犛牛踏出了一條條狹窄的小道,在嚴酷的高原上,人們互通有無、互相幫助,才讓生命延續至今,而這些小道,正組成了著名的“茶馬古道”。

大家都知道,我們神話裡有一個王母娘娘,也就是西王母,住在崑崙山下,西王母並非是杜撰的神話人物,而是真實存在的,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小部落。

幾千年前的人們難以解釋河流發源的具體成因,多半會沿著河流而上,把源頭當作神居住的地方。漢朝時期,人們沿著黃河而上,認定現在的崑崙山脈是黃河的源頭,便把她當作傳說中的崑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