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城的時候,那個從來沒有出過國,土匪出身的長官告訴他們天竺四季都是夏天,熱的穿不了褲子,所以不給他們發冬衣,每人一套單布軍裝就打發了,到春城後果然溫暖如春,大家還挺開心的,沒想到沒過一會兒就遭遇寒冬,剛才喝的那點稀飯完全提供不了熱量,不少人被凍得嘴唇發白,顫抖的幅度越來越低。
駝峰航線下方全是是雪山深谷,五千多米高空的溫度已經達到零下,這個時代的鋁合金機艙完全沒有保溫功能,艙內溫度迅速下降到和外面差不多,乘客們能不能扛過去全憑身體素質,實際上每天都有壯丁凍死在航程中,反正此時的明國什麼都缺,唯獨不缺人,反正人命不值錢,凍死只能算他體質差,怨不得別人。
穿越者一行人,要麼有特殊能力,要麼身體素質過硬,哪怕張小銘這個肥宅也有一身肥肉能扛一下,這點低溫還不算什麼問題。
唯獨李嵐也凍得不行,如同打擺子一般抖個不停,楊平凡心疼,將她摟在懷裡,然而還是不頂用,像個樹袋熊一樣恨不得完全掛在他身上,在眾目睽睽之下這樣親密,兩人都很是不好意思,於是楊平凡起身走向機艙,探頭進去道:“上尉,有多餘的夾克麼?”
飛行員們都穿著厚實的皮毛一體的戰鬥飛行服,這種用土澳金絲羊毛製成的飛行服非常溫暖,保暖效果甚至堪比明國的東北貂皮大衣,能抵禦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但是東西雖好,卻不是什麼人說要就要的。
聽了楊平凡的詢問,盧比奧上尉回頭看了一眼楊平凡,眼裡滿是鄙夷和辟邪,厲聲道:“法克,你已經違反規定了,回到艙裡坐下!”
忽然副駕駛猛地一壓操縱桿,飛機做出一個大過載機動,猛地向下俯衝而去,機艙內頓時響起一陣尖叫聲,緊跟著一陣淒厲的呼嘯聲由遠而近,“疾風戰鬥機!”副駕駛大喊道。
楊平凡站在駕駛艙口,巋然不動,他敏銳的視覺看到不遠處出現了一個黑點,當然在別人眼中的黑點,在他眼中就是一架戰鬥機了。
所謂疾風戰鬥機是東瀛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研發生產的新型戰鬥機,正式名稱為中島四式陸軍戰鬥機。
這種飛機被花旗國人稱為大混戰中東瀛最快的戰鬥機,威脅性極高,從緬北密支那機場起飛的疾風也是駝峰航線上最大的噩夢,盟軍的戰鬥機沒法飛上駝峰航線跟隨護航,飛行在這條路線上的運輸機幾乎等於裸奔,一旦被疾風戰鬥機盯上,基本有死無生。
這種戰鬥機直到1944年才陸續交付東瀛軍方,為將飛機做為截擊機使用,改進設計的Ki84I乙為增強火力,以二挺20mm機炮取代機槍,以二門30mm&nm機炮,雖然產量少,但對運輸機的威脅更大。
從外觀上看,Ki84彷彿是一個放大版的“隼”。
Ki84的引擎罩加長,座艙位置相應後移到機身中部,機翼則比“隼”稍微短一點,翼載增加到170 公斤/平方米,使飛機有望躋身於高速飛機的行列。
這讓Ki84獲得高速效能和垂直機動性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在水平機動性做出了妥協,飛機的起飛重量相比“隼”增加了一半,側面投影上則更多地由曲線替代了生硬的直線,使外形更趨柔和與成熟。
相對傳統螺旋槳戰機,Ki84的機體結構顯得相當強壯,可以進行大過載的激烈空戰機動以及高速俯衝動作。
但另一方面,對飛行員以及要害部位的防禦則沒有太多改觀,在它的對手眼裡,Ki84依舊是一款傳統的倭系戰鬥機,例如,機體之內缺乏歐美戰機中常見的滅火系統以及座艙蓋緊急拋除裝置,饒是如此,也不是運輸機能夠輕視的。
和轟炸機擁有自衛火力不同,為了儘可能提高載荷,大家乘坐的這架運輸機是沒有任何武裝的,也沒有戰鬥機護航,滿載著壯丁的飛機速度上不去,在高速戰鬥機面前只能淪為砧板上的魚肉。
一時間駕駛艙裡三個飛行員都慌了神,使盡渾身解數,大聲咒罵,各種法克東瀛人家庭女性成員的詞彙充斥駕駛艙內,手上動作複雜得像做魔術表演,妄圖從東瀛戰鬥機炮口下逃生。
楊平凡穩如磐石,透過駕駛艙玻璃,他看到了所謂的疾風戰鬥機,卻驚訝無比,這飛機明顯經過改裝,出現了這個時代東瀛人不該有的火箭彈,飛機尾巴噴火,看樣子甚至裝備了渦噴發動機,岳父的話應驗了,劉元的人馬竟然選在這個時候打伏擊。
已經沒時間去計較劉元那夥人是怎麼搞到東瀛人的戰鬥機進行改裝的了,一發發火箭彈呼嘯著打向運輸機,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發射的是無控火箭而不是導彈,操縱戰鬥機的飛行員似乎沒吃透火箭彈的威力,提前量計算不對,這才讓運輸機有驚無險地躲過幾次攻擊。